大家也知道,美国有两个通胀成因,两个成因中,如果是考虑它目前的服务型通胀劳动力市场,确实美国当前的通胀放缓的速度会比想象中要慢很多,但是整个通胀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而且它是反馈的,那么,当前美国可能会出现的更多的是由商品性通胀带着通胀同比,大概两个季度左右慢慢的影响到它的服务性通胀。
所以当前的核心是拉低总需求曲线,但是总需求曲线一拉,经济的问题就会暴露,一旦传导到就业市场上,就会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失业率的抬升,就又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但是美元收割机本质上来讲可以拉崩别人的需求,因为商品性通胀伴随的不仅仅是美国,它伴随的是全球的供需曲线,所以这一轮的游戏的核心其实就是拉低总需求曲线来对冲供给曲线的所有弹性问题。
当下这个环境里边欧洲是最麻烦的,所以整个游戏中间的各个经济体必然承压,70度的水温下,美国的经济是属于典型的不错的,能熬得住70度,但是这个房间里可不是所有的经济体目前都能熬得住的。
![](http://imgq8.q578.com/ef/0929/bb2166c8f2dd203e.jpg)
经济体选择不同,压力不同
我们看下面几个主要的经济体选择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说过这一轮的结局是谁跟着美联储加息谁倒霉。
因为除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本质上都不能够称之为通胀,他们更多的是类滞胀或滞胀的情况,也就是经济的外围需求、内部需求都会大幅度的减弱,同时它的“涨”也不是因为它自身的需求而导致的。
所以这就会引发一个问题,如果本币利率在跟随着美联储加息,那么资产和汇率就会出现双向风险。
1)日本:汇率泄压保资产
主要经济体中的日本在跟美国财政部密切沟通之后,从去年开始就选择汇率泄压,所以日本主要表现在汇率的贬值,但日本的股市波动要远远的小于其他国家,这就是采用汇率泄压保资产的一种做法。
当然日本最近的股市波动会加大,因为它的汇率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值,如果不再希望日元的汇率进一步贬值且美国温度能够保持到明年的二、三季度,那么日本股市之后补跌的概率可能会很大,因为汇率泄不了,你就补资产,水温的蒸煮最终是要泄到这两个东西上。
2)韩国:股债汇三杀,亚太地区中压力最大
韩国的风险会非常的大,韩国央行选择的是跟随美联储加息,虽然表面上利差收缩了,但不代表韩元汇率会很坚挺,相反,随着韩国央行的加息,韩国出现了“股债汇三杀”。
这个逻辑就很简单,因为通胀也不是你的,外部需求也不是你的,此时内部的债务在跟随着内部的加息恶化,那么就会出现资产回报率下降、债务恶化、然后再到资本流出,此时就是一个螺旋性的循环,到目前为止,韩国的压力可能是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
3)中国香港:流动性受挤压,房地产要注意
香港是联系汇率制度,美联储的持续性加息会持续的对香港造成流动性的挤压,这也是港股资产缺乏“天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香港的资产来讲,一定是先挑“天时”再挑“地利”、“人和”,也就是挑资产本身。“天时”就是全球流动性,因为它毕竟是联系汇率制度且开放的一个市场。
原则上来讲全球流动性好,去里面挑东西;全球流动性差,在这里边挑东西的收益和风险就不太成正比了。
刚才已经分析了,美国这一轮持续的时间会比较久。
乐观点:如果到明年的二、三季度,我们能看到全球的流动性开始出现缓和,扣除中间波动以外;
悲观点:如果明年整个通胀不能够回落到三字头(3.8%、3.9%),那么香港整个全年的流动性压力依然在。
另外香港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有句俗话叫“加息的过程是杀估值”,但是高利率保持很长时间蒸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房地产。
无论是美国的还是香港的,本质上都一样,当利率水平保持在高位时,短期内对房地产影响不大,也就是短期内把利率太高,然后很快的经济衰退以后去降息,其实这种波动对房地产影响不是特别大,对房子影响最大的永远是加息持续一年多的高利率,这种持续的高温蒸煮,对后边的房地产的压力就会很大,这是香港之后需要注意的。
4)欧洲:加息或更猛烈,欧洲早衰退,全球早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