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今年美联储面临情况和以往不同,很多大类资产的交易员如果还按照以前基于美联储去交易大类资产路径,可能在未来还会吃亏(已经吃过一次亏了)。
2、美联储是一个交易员,更多的是在交易和管理市场的预期,当被低估的时候,我会把你的预期拽回来,但有一种做法是身体的动作要小于市场的预期动作。
所以 我个人预估在两个季度左右我们还会有一波反弹,这波反弹的本质就是这一两个月的高估(美联储利率水平)的回笼。
这两个月会保持着预期打得非常满,而我们真正关注的重心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这么满的高温预期下谁会衰退,如果这里的主流经济体中有1~2个产生衰退,那么对于美国来说,既可以保持着浅衰退的风险,又能使全球总需求曲线放缓的足够快,同时自己的利率水平又不至于加的那么高。
3、可以这样比喻,从去年10月份美联储把全球主要经济体赶到一个房间里,告诉你我们已经从疫情中间开始缓和,在这种背景下,我要把整个房间的温度抬高,给大家去一去身上的估值。
所以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全球就走一个趋势:分母端实际利率大幅度抬升,杀估值。也就是第一阶段,水温抬到70度,全球杀估值已经发生了。
所以流动性才是主导金融交易的关键,流动性收缩下,只能转向去挑好的分子,分母端收益大幅度的下降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都是主流。
过去几年真正赚钱的实际上是流动性分母端,以后几年会发现你可能对于价值投资去赚分子端。判断一个好的资产的能力可能要强于大的宏观环境,因为大的宏观环境是这一轮无论怎么样流动性都不再会回到过去十年的那种流动性的大环境里了。
一些虚拟性的资产可能永远也回不到过去十年的那种状态了,这个维度我们必须要注意。
4、第二阶段实际上是一个70度蒸煮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大概会告诉你,如果我们的高烧(高通胀)退不下去,我就把水温从70度抬到90度,让大家产生一个预期,但是真实的水温可能就是保持在70度。
当下这个环境里边欧洲是最麻烦的,所以整个游戏中间的各个经济体必然承压,70度的水温下,美国的经济是属于典型的不错的,能熬得住70度,但是这个房间里可不是所有的经济体目前都能熬得住的。
5、不同经济体的选择方式不同,面临的压力也不同,日本采取汇率泄压保资产的方法;韩国央行跟随加息,出现股债汇三杀,韩国的压力可能是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
中国香港由于美联储加息,流动性受挤压,资产缺乏“天时”,房地产也需要注意。
欧洲这一轮比较特殊,大概率是比美联储更猛烈的加息,然后衰退,欧洲早衰退,全球早缓冲。
中国这边,人民币汇率现在处在一个相对平衡阶段,如果美国保持在高温蒸煮,其实也限制了中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如果给一个乐观预期,我可能更愿意看到尽早的走分子端的行情,这个时候价值投资和挑资产的能力可能就更关键了。
9月28日,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一场直播中就“通胀温水煮青蛙,大类资产如何变化”作了主题演讲。
![](http://imgq8.q578.com/ef/0929/ceaf57bf07f453a0.jpg)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http://imgq8.q578.com/ef/0929/231f2a92c1666547.jpg)
美联储面临情况和以往不同,再按照左侧经验交易还会吃亏
我们以交易员的思维看下当前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今年二季度,我和很多人提到,今年情况非常不同,这次美联储加息会非常的不同,很多大类资产的交易员如果按照以前的逻辑,可能在未来的几个季度会吃两个亏。
第一个亏其实已经吃到了,在整个二、三季度的全球风险偏好有了一波反弹之后很多人会愿意去抢,结果发现这个逻辑好像不太对。
上面这个图是我们一种传统基于美联储去交易大类资产路径的时候思维,这个曲线是向上的,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由松到紧的过程。
![](http://imgq8.q578.com/ef/0929/6b70e90cf01215be.jpg)
对于交易员来讲可能比经济数据交易要更早一些,因为大家交易的是预期,所以说有句俗话叫做“越松的时候交易紧,越紧的时候交易松”,原则上来讲交易的是边际。
而边际实际上是有一些量化性的数据的,比如通胀利率,包括经济增长,本质上的曲线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