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美联储希望你们接受的是4.25%以上,给予你一个极高的预期,把预期拉满后,自然就会产生衰退的预期,使得总需求曲线放缓的速度更快。一旦总需求曲线放缓的速度更快,我的目的既然达成了,将来实际上就不需要用那么高的利率水平了,这就是标准的预期管理的循环。
所以这一轮我个人的判断是这两个月会保持着预期打得非常满,而我们真正关注的重心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这么满的高温预期下谁会衰退,如果这里的主流经济体中有1~2个产生衰退,那么对于美国来说,既可以保持着浅衰退的风险,又能使全球总需求曲线放缓的足够快,同时自己的利率水平又不至于加的那么高。
![](http://imgq8.q578.com/ef/0929/714feb43916c2d28.jpg)
通胀温水煮青蛙:速度由通胀放缓速度决定,时间由谁先衰退决定
美元是世界的美元,美债也是世界的美债,美联储也是世界的中央银行。
当它用利率去对总需求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够简单的去考虑美国,我们考虑的可能是全球的总需求曲线的分配。这一轮其实到现在为止,不仅通胀是不对称的,同时通胀的成因也是不同的,那么当然这种预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美国来讲,这一轮水温大概会加到70度左右,70度大概相当于多少?
最终的联邦基准利率水平可能在4.25%左右,债券收益率曲线会有一个倒挂,十年期美债大概会停留在3.5%、3.75%这样的水平,那么这个时间由什么定?
从数字上是由通胀放缓的速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个时间就是由谁提前早一点衰退决定。
这个时间越短,比如两个季度左右欧洲衰退,如果它能够越快越早的衰退,幅度越大,给我们缓冲的空间就会越好,也就是简单来讲欧洲越早,我们面临的利率的压力,高温的持续蒸煮的压力就会越小。
但如果说欧洲很能熬,那持续的时间就会很长,市场再给予一个前瞻性的预期,那么其实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讲,压力就会非常的大了。
所以判断这个时间,除了从数字上(通胀放缓的速度)去判断以外,从另外一个维度上要判断的是除美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的总需求曲线,谁会第一个拉下来。
![](http://imgq8.q578.com/ef/0929/0a93fe06661dbcdc.jpg)
温水煮青蛙第一阶段:水温抬到70度,全球杀估值
![](http://imgq8.q578.com/ef/0929/3de50ff28298c1ef.jpg)
这一轮由于短端通胀非常复杂,最终形成的是这张上方的图,中间的迹象、过程到节奏,深黄色的时间段才是最关键的,它的长短将对我们整个资产形成完全不同的压力。
我经常比喻这就像是从去年10月份美联储把全球主要经济体赶到一个房间里,告诉你我们已经从疫情中间开始缓和,在这种背景下,我要把整个房间的温度抬高,给大家去一去身上的估值。
所以说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全球就走一个趋势:分母端实际利率大幅度抬升,杀估值,无论是美股里边主要以“木头姐ARKK”为代表的这种高估值性的资产杀跌,还是港股里边香港恒生科技,包括A股里边的这些估值成长赛道,还是说一些非金融性的资产(比如劳力士过去一年价格跌了75%左右)。
所以会发现流动性才是主导金融交易的关键,流动性收缩下,只能转向去挑好的分子,分母端收益大幅度的下降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都是主流。
你会发现过去几年真正赚钱的实际上是流动性分母端,以后几年会发现你可能对于价值投资去赚分子端。
判断一个好的资产的能力可能要强于大的宏观环境,因为大的宏观环境是这一轮无论怎么样流动性都不再会回到过去十年的那种流动性的大环境里了。
所以说一些虚拟性的资产可能永远也回不到过去十年的那种状态了,所以这个维度我们必须要注意。
第一阶段水温抬到70度,全球杀估值已经发生了。
![](http://imgq8.q578.com/ef/0929/9a7ed21df9641aa0.jpg)
温水煮青蛙第二阶段:70度蒸煮,看谁先熬不住
第二阶段实际上是一个70度蒸煮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大概会告诉你,如果我们的高烧(高通胀)退不下去,我就把水温从70度抬到90度,让大家产生一个预期,但是真实的水温可能就是保持在70度。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软着陆,而美国想看到的是软着陆的迹象,那么这个游戏里边就多了一个大逃杀,也就是简单讲,房间里有10~20个经济体,最好有三、五个经济体出现衰退,腾出空间,从而使美联储不必要往100度水温去加,来换取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个过程是很关键的,对于交易员来讲一定要把握中间的节奏,这个节奏其实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