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杨秀红 王颖
编辑 | 陆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今年8月在《求是》发文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好的重要课题。”
易会满总结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资本市场在新时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股债融资稳步增长,2021年IPO(首次公开募股)和再融资金额合计约1.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占比大幅提升;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沪深港通制度安排持续优化,沪伦通机制对内拓展到深交所,对外拓展至德国、瑞士等。
此前,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情况。
李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体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良性市场生态逐步形成。十年来,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两个市场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从市场规模来看,十年间,A股市场市值迅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已达91.6万亿元,其十年增速超越G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市场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
在市场规模迅猛增长的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日益完善。中国市场出现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交易所等多元性的市场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对《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在整个资本市场结构中具有标志性意义,预示着资本市场高度重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进步和创新,高度重视从科技到企业的转变。”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其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新经济公司崛起,伴随着科创板开板,新经济公司市值占比已经提升到37%左右,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由十年前的完全空白发展到现在的46家。与此同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总资产十年间增长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十年增长了8倍,行业实力大幅增强。
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立,令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其中,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