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统计,连续十年分红的上市公司占比从4%提升至32%,连续五年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从24%提升至50%。
中上协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现金分红作为实现投资回报的重要形式,是尊重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体现。持续稳定、科学合理的分红机制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认可、质量提升以及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融资端来看,得益于近年来注册制的推进,上市公司募资总额也实现跨越式增长。根据中上协数据,2021年,IPO数量和募资总额创下近十年新高,“两创”(创业板和科创板)板块成为募资主力,两创板块IPO企业数量合计占比68.89%,募资总额占比64.57%。

根据Wind数据,2021年,境内资本市场共有522家公司进行了IPO,合计募资5426.54亿元,同比增长12.92%。IPO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再创2000年以来新高。
对比2012年,当年IPO公司数量为155家,募资总额为1034.32亿元。十年间,IPO数量和募资总额分别增长2.38倍和4.25倍。

多层次资本市场日益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始终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条主线。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2012年,由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具备了“多层次”的雏形。
此后,从推出新三板、科创板,到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再到设立北交所,A股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市场整体的包容性、适应性、覆盖面大幅提升,服务企业的种类、数量显著增加。
李超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各市场、各板块的特色更加突出。比如,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的特色,创业板继续保持“三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
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注册制被视为本轮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随后两年,注册制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之后,注册制推进暂缓,直至2018年底,最高层发声力推注册制试点,资本市场改革重新启幕。
2019年7月22日,上海黄浦江畔科创板鸣锣开市,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在这片试验田上开启。在科创板平稳运行一周年之际,改革从增量过渡到存量。2020年8月,创业板引入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的成功经验上做出了差异化安排。2021年注册制推行至新设立的北交所。
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基本建立并得到市场检验,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