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上市公司结构亦发生明显的变化,质量得到了明显改观。
李超总结道,十年间,无论从行业分布、经营效益还是治理效能上看,上市公司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十年间,从行业分布看,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接近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约20%增长至2022年6月末的37%左右,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由十年前的完全空白发展到现在的46家,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
十年间,从经营效益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长了2倍,营业收入、净利润总体保持比较高的增速。
十年间,从治理效能情况看,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资本市场的痼疾通过集中整治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三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和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落地,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逐步完善。
易会满今年8月发文表示,未来,证监会将继续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化解信息披露不实、大股东违规占用担保等突出问题,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同时,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支持行业领军上市公司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融合和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资本市场上除上市公司外的重要参与主体,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公司等机构,近十年来也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其中,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迅速壮大。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注册资本超6000亿元、总资产超10万亿元、净资产达2.57万亿元,较十年前分别增长约1.6倍、4.4倍和2.4倍。
随着资本市场生态日趋完善及投资端改革深化,公募基金近十年规模实现了更为快速的增长。截至2021年末,公募市场共有基金管理机构151家,较2012年几乎翻了一番。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达到9288只,为2012年的7.9倍;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5万亿元,为2012年的8倍多。另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53万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
作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基金也迅速崛起,为增加直接融资、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自2013年纳入证监会监管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到2021年末,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2.46万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9.76万亿元,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期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十年来,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73个,是之前二十多年上市品种数量的2倍多。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中介。截至2021年末,全国150家期货公司总资产达1.38万亿元,总注册资本接近千亿元,较2012年增长约1.9倍。
伴随着机构的快速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据李超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