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所谓不期而至的风波,实际有其爆发的必然性。
当然此处必须指出的是,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均有明确的法规标准,这些标准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无论是什么牌子的酱油,都有存在添加剂的产品。包括海天在内,在国内外市场,既有添加剂产品( 生产周期更短,成本更低,价格更低 ),也有“0添加”的产品( 生产周期更长,成本更高,价格更高 )。
但无论如何,对于海天味业来说,这场风波都是一次深刻警示: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天平需要保持平衡。其实,本质上看,利润最大化 股东权益做大化,如果一个企业一味迫于增长压力,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远期来看势必也会损害长期股东权益。
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对于海天来说,在未来一个周期,如何走出“唯成本论”陷阱,将是其最关键的命题与看点。
03 一道更重要的思考题
如果用更纵深的视角看待当前的风波,会有一道更重要的思考题值得我们深刻斟酌求索:
中国人的饮食口味为何越来越重了?
这个问题其实就像重口味食品一样,成因相当“复合”。对此,我们似乎很难给予 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不妨碍我们给出一些观察角度:
在调味品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整个供给端似乎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随着B端厨房的“专业制度化”,很多大型的食品公司在源头——厨艺学校领域,正在成为无形之手。通过合作赞助手段,最终使调味品的丰富程度更大化呈现在我们的餐桌之上,呈现出一种整体无意识共识。
当时当下,理解这样的“无意识”进化,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我们多去看一些菜谱视频教程了。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古人的智慧,诚不我欺。而这,恐怕才是这场风波带给我们所有个体最重要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