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好话赢得好感,把话说好的三不思维!
走在路上,有些家户会贴着静思语,最有感触的是这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十几年前刚从事讲师工作,因为没没无闻,没有邀约,总是想着如何曝光自己。
当时的自媒体还未盛行,就像有些歌手出道时,会跑夜市或是校园演唱。我那时也会毛遂自荐,到企业演讲。
大家可能会想,我又没有知名度,企业为何要给我机会?所以我只能用最古老的方法,免费演讲。
我的打算是,多讲可以锻炼我的演讲技巧,厚实我的底蕴。多去企业曝光,也能累积我的知名度。
我拼命打电话推销自己,期盼天道酬勤。
好在当时有许多保险、传销公司的营业据点,需要有外部讲师的多元内容,让销售人员充电。很幸运,许多单位都给了我机会。
就这样,我开始每月至少十场的磨练。
还记得第一百多场次时,是在一家保险公司。演讲完毕后,单位经理跟我说,下个月他们有个业务大会,参加者是业绩差强的百位业务人员。他想请我去给他们激励,同时会付我讲师费。
我听到他这样说,眼泪差点掉下来,皇天真的不负苦心人。我好奇的请教他,是不是我讲的还不错?
他摇摇头跟我说:「没有,你讲的很烂。你虽然讲的不好,可却还有勇气上台。我们业务员就需要你这种厚脸皮的精神,以你为砥砺,我相信会给他们一些刺激的。」
我哭笑不得,这是褒?是贬!
好在他们另外一位经理跟我说:「不要在意那位经理的语言,他说话就带刺,我们早听怪不怪。事实上,你的内容很触动我们,也挑动大家停滞已久的业务魂,真的很感谢你。」
同一件事,不同说法,不同感受。
其实管好嘴巴,是最大的修行。大多数所谓的心直口快,都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别人的感受,我爽就好,管你死活。
君不见人际关系好的人,都是把话说好的人。跟他们在一起,他们说的话,会给你希望,给你开心,给你鼓励。
通常他们能把话说好,会有三不思维:
第一、毒药的话不能说
有些话,别人对你说,你会不开心,你也不要对别人说。
过年的时候,有人打麻将当消遣。你胡了对方牌后,对方付钱给你却对你说:「拿去买药吃。」你会开心吗?拜托,大过年的,是在诅咒我吗!下回不找你了。
但如果对方付你钱时,恭维你说:「哇!你手气真好,今年会旺一整年喔!」你听了是不是比较开心?你心里想,真会说话,赢了钱买个东西送你。
所以话要出口时,先在脑子转转,这话别人对我说,我开心吗?如果话会扎人,不说也罢。
第二、句点的话可不说
别人跟我们交谈,有时会知无不言,此时我们可以保持好奇,除非必要,不要说出让谈话变成句点的话。
某次跟一位学者讨论事情,他询问我为何会用NLP设计沟通课程?我以为遇到知音,所以兴高采烈地告知所想,期能在短时间分享完毕。
不到两分钟,对方打断我,直白的跟我说:「老师,你不用讲这么多啦,这些我都知道。」他话像刀落,让我语毙,我们草草结束这席话。
像这种「你讲的我都知道」、「听你讲话很累耶」或是讲到一半对方就说「你接下来是不是要说…」然后把你要说的都讲完。这些话都会让对方瞬间无言,使谈话走到终点。
所以谈话时,尽量让对方觉得他乡遇故知,而不是踏进了一片荒芜。
第三、质询的话要少说
你可能有遇过这种人,凡事都跟你唱反调,当你在说一件事情时,他会像审问犯人般拷问你,让你不想理他。
有位朋友念研究所时,他的指导教授告诉他,凡事要抱持存疑,直到找出合理解释为止。
做研究时,这是很好的态度。但在人际关系常用,就会令人不舒服。
比如大家组读书会,他就会对主持人所选的书提出质疑。 「你为什么要选这本书?」他询问。 「因为那样…,所以这样…」主持人回答他。
「但你看,这位作者在这边提出的四个论点,有两个是相似的。」「还有他书中所提的五大面向,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用的不一样,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混淆。」「所以我问你,你觉得这本书值得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