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4日),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新冠肺炎医院传来消息:108岁的叶老新冠肺炎先生治愈出院。据报道,这是新冠肺炎年龄最大的治愈患者。
将闸门前移的个性化方案
抗美援朝老兵叶老先生,生于1914年12月29日。他今年108岁。20世纪30年代,叶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他利用自己在上海三院手术室当麻醉师的身份,为抗日游击队筹集医疗器械和药品。抗美援朝期间,叶明加入了医疗队,奔赴前线。
叶明(右一)和在上海临港收容所医院从新冠肺炎治愈出院的“90后”奶奶王曼如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友。
4月12日,叶老先生因确诊为新冠肺炎,于120转入浦东医院15A病房治疗。副主任医师蒋清源是新冠肺炎第一批主动报名病房的专家之一。查房时,江清源发现叶老先生不仅有发热、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还有脑梗塞、冠心病病史。再加上长期卧床,老人身体不好。
由于老人年纪很大,症状很多,江清源立即向医院内场指挥部汇报了老人的情况。浦东医院高度重视,全力救治叶老先生。
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协调下,多学科专家组专门成立了由心内科、老年病科、呼吸科、中医等专家和护士长吴胜天等资深护士组成的“老宝贝”守护小组。
医疗护理组在“一人一方案”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叶老先生,每天查房数次,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多学科努力为救援“加码”
4月27日晚,叶老先生病情骤变,呼吸急促,意识差,脉搏氧最低降至79%。原来叶老先生突发心力衰竭。值班医生敖荣光和值班护士立即进行急救,并迅速展开多学科专家会诊。
内科副主任医师蒋清源、呼吸科主任医师洪堡从闭环宾馆赶到医院,与ICU的盛颖一起,根据CT胸部影像结果和基础疾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随后在熊副院长的指导下,叶老先生被转入ICU进行强化管理和治疗,ICU抢救组第一时间介入。
刚到ICU时,叶老先生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气管插管指征。在任何时候,他都会遭受过多的痰和窒息,甚至他的呼吸衰竭可能恶化并导致他的死亡。不插管,这无疑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经过中山医院重症医学专家钟鸣、国家督导组等专家的病例讨论,一致决定给予患者鼻腔大流量湿化氧疗。医疗队根据治疗要求,第一时间启动俯卧位通气引流,并采取大流量吸氧、高位侧卧位通气、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守护“老宝贝”,为哺乳点赞
医护人员将叶老先生有限的治疗窗口充分利用到极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痰液引起窒息”成为医护人员每次轮班的重点。
主任、王、等人一进病房,第一个要看的病人一定是“老宝贝”老叶。护理部副主任曲海红每天都会关心和指导叶老先生的护理。护士长曲如意每天带队到叶老先生床边。在他们心中,叶老先生是国家的“宝贝”,医院的“宝贝”,科室的“宝贝”。
在ICU日常监护过程中,为患者吸痰会产生气溶胶,增加感染风险。但护士们在严格的院感基础上,精心为老先生提供生活、气道、管道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下班后,护士们还不忘和叶老先生聊天。在他们口中,叶老先生就像一个需要更多关爱与陪伴的“老小孩”。在护理团队专业认真的护理下,叶老先生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一天比一天好。
5月13日ICU为叶老先生采样核酸。当王淑云主任在电脑上发现“阴性”检测结果时,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事们,大家都为老人高兴。采样时间超过24小时,连续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叶老先生符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规定的出院标准,今天终于痊愈出院。
作者:唐
编辑:姜鹏
编辑:范立平
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