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配合有序复工、生产和市场,切实缓解居民就医问题,普陀区公立医疗机构自4月30日起全面开通常规门诊。预防区居民和遏制区志愿者可凭通行证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提前预约,到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或开具处方。
普陀区人民医院所有常规诊室恢复
普陀人民医院22个常规科室将于4月30日起全面开放,5月22日后尽快恢复专科门诊。
本周以来,该院的内科、心血管科、妇科、口腔科等科室已经看了大量的病人。目前心血管科日门诊量近300人次,内分泌科日门诊量200人次。妇科和口腔科的日就诊人数也在稳步上升。
4月1日-4月8日医院停诊,医院支持上海市核酸检测筛查。4月9日至4月29日,开设简易门诊,主要解决群众“配药难”的问题。它将接收个人和志愿者团体分发药物,并采用“非接触模式”。
普陀人民医院门急诊负责人杨鑫介绍,目前该院门诊提倡分时、实名制挂号、全程预约、错峰就诊。医护人员方面,医院也做了相关预案。“门诊和相关科室由第一、第二梯队保障。第一梯队遇到特殊情况,第二梯队可以无缝衔接,保证门诊正常开诊。”
目前,普陀区人民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前来就诊。自4月30日起,医院各医技科室恢复门急诊检查,通过分时段、分区域的管理方式,避免了门急诊和住院检查的交叉。
一个在抗疫一线两个多月的社区居委会书记,声带受损,不能说话,来看病。医生给她做了喉镜检查,开了相关药物,并嘱咐她保证必要的休息时间。
口腔科和内科门诊也有大量患者。普陀区人民医院对高危科室(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内镜室、ct放射科)开展“一天一次”核酸检测,定期采样检测环境。
长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帮助老人
目前普陀区很多预防区的居民都可以自己出门配药,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好的选择。
为避免人群聚集和人员避险,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长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志愿者绿色通道和普通居民医疗通道,同时安排相应的医生分别对接前来医院配药的志愿者和医疗居民。
志愿者和居民本人通过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单(如无核酸结果,可提供24小时抗原阴性证明),在门口预检处进行体温检测、核对“健康码”、扫描“场所码”。预检护士会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严格筛查遏制或控制状态,然后分批带入门诊大厅进行挂号、就诊、配药。居民看病后,通过固定方向的出口离开医院,以便居民顺利就医和配药。
随着预防区域的增加,大量居民已经可以外出就医,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热闹起来,患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
老年住院医生和医生在全科病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缓解了他们长期以来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