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urning Consulting今年4月11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隐形正畸行业蓝皮书》显示,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约有15.84万名普通牙医和1.08万名正畸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47.8名普通牙医和3.3名正畸医生。
相比之下,我国约有27.75万名全科牙医和6100名正畸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仅有19.5名全科牙医和0.4名正畸医生,明显低于口腔医学较为发达的国家,差距巨大。
记者发现,正畸市场还存在虚假宣传、低价诱导消费等问题。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发表要给孩子做牙齿矫正的评论后,很快收到一家口腔诊所客服助理的私信,要求免费矫正牙齿,称凡是牙齿不整齐、露齿、牙齿稀疏等。可来店参加免费体验矫正方案活动,包括口腔全景侧位摄影及口腔CT、数字化口腔扫描分析、提前预测矫正后的效果、口腔正畸专家一对一面诊等。
但记者进一步咨询后了解到,参加这个活动需要分期付款。多位网友在第三方监管平台上抱怨,诊所里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项目需要收费。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一些机构通过招募流量博主来推广隐形牙套产品,发布体验和正面评价来吸引客户。博主发布的部分图文内容最终被证明是根据宣传文案虚假编制的。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0年12月16日,上海趣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正亚口腔签订服务令,约定自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2月10日,正亚口腔通过上海趣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随机招募400名流量博主,在某电商平台App上宣传推广其隐形牙套产品。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正畸治疗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一些资质存疑、涉嫌虚假宣传的口腔诊所很可能成为儿童正畸时的首选机构,给儿童带来极大风险。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儿童口腔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故意制造焦虑,用尽早矫正的营销词误导家长,不仅导致正畸老龄化,还导致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频发。”邓对说:
树立正确的观念,共同解决问题
如何给过于年轻的口腔市场降温?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跃告诉记者,儿童正畸的低龄化与之前国家整治的生长激素滥用问题类似。这两种医疗乱象的本质都是过度治疗,即违反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对于过度医疗,一方面要对违法者进行相应的惩罚;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要对这种医疗乱象及时反馈,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教育,让公众意识到过早或过度的儿童正畸治疗可能会对儿童产生副作用和不良后果。”王跃说。
2021年8月1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发表声明称,强烈反对和抵制无医疗资质人员从事口腔美容活动,明确指出治疗牙齿属于医疗行为,不存在“牙齿非医疗美容”的概念,直指口腔美容的合规性,引起广泛关注。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民营医院专项检查行动的通知》,要求从2022年3月起,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民营医院专项检查行动。江苏省也出台了商业广告代言监管执法指南,禁止变相“种草”广告。
邓认为,医疗机构应当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科学治疗的原则。对于一些虚假宣传、兜售“正畸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治,严厉打击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文案,督促医疗机构规范操作,禁止违规操作。可以探索制定儿童正畸治疗的标准,确定适合正畸治疗的年龄。除非有特殊情况,严禁违反规定进行正畸治疗。
“只有通过消费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正畸市场过度年轻化的问题。”邓对说: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
作者:张守坤、陈磊 选稿:郑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