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服务更便捷(健康聚焦)
重庆市永川区三交镇卫生院邀请三交小学学生代表走进医院中医馆,开展以“学习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图为中医在教学生说中医。
陈世川摄(人民视觉)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中医诊所的作用不容忽视。今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门诊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成15%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门诊的服务内涵建设。
基层中医诊所建设效果如何?世界各地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近日,记者前往北京、江西、甘肃等地的基层中医诊所一探究竟。
有义光——
推进基层中医诊所建设,完善覆盖基层的中医服务网络。
“几十年的风湿性关节炎,吃了一个半月的中药,感觉好多了。感谢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医生,开的方子管用,还省钱!”江西樟树市永泰镇汤漾村村民老阳吃了止痛药告别睡眠,精神好多了。
老阳医疗省力,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诊所建设。2019年10月,永泰镇卫生院正式挂牌成立中医中心,开始对外接诊。医院办公室主任周红介绍说,中医馆的建设共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电动牵引床、中医体质识别仪等诊疗设备,配备了两名中医,可为群众提供艾灸、刮痧、小儿推拿、拔罐、针灸、处方等诊疗服务。
人们说中医是一根银针,三根手指,一把草药。中医药“简便、验、廉”,具有“疗效好、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表示,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最强烈的需求是“好好看中医,方便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预防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的健康管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基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诊所建设,完善覆盖基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畅通中医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基层中医诊所3.63万个,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诊所。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高。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走进甘肃陇西县田芸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挂在走廊墙上的对联和匾额营造出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上下两层600平方米的中医馆分为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药材加工等五个区域。专业科室统一设在二楼,每个科室前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和适应疾病的标志。房间里除了蒸桶、浸药罐、艾灸盒等传统工具外,还配备了牵引床、电针仪、蜡疗机等现代化设备。
“通过设立相对集中的中医诊疗区,让群众‘一站式’接受中医服务,减少等待时间,避免来回折腾。”陇西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栋介绍,2013年以来,该县不断投入资金改善中医诊疗环境,推进标准化中医诊所建设。预计到年底,基层中医诊所将实现全覆盖。
中医馆成立后,江西省南昌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黄利发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居民更信任大医院。就算他们家门口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病小病还是会去大医院。现在居民来中医门诊治疗一些小病、慢性病,社区卫生中心每年的接诊量增加了很多,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大医院的压力。”
有些服务-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近日,家住南昌东湖区的彭大爷腰痛严重,来到滕王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就诊。一次针灸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彭大爷就走了好几天中医馆看病针灸。“中医堂离家近,效果好,价格公道。也可以用医保。”
方便、便宜、效果好是很多患者来中医诊所的共同原因。葛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挂号费只要2元,针灸等基本中医服务每次在60元。在中医馆,还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理疗、热敏灸、正骨等治疗项目。
“关节炎,住院7天,总费用1546元,医保报销近1400元。”68岁的王转珍在陇西县田芸镇中心卫生院中药房盯着住院费用清单。“我只交150多块钱?”得到女儿肯定的回答后,王转珍开心地笑了。冯告诉记者,市县相关政策明确,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治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提高10%,实际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