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发怒、激动、着急时血压会突然急剧升高,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就会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机制障碍,引起严重的脑缺血、脑血管破裂、心力衰竭等,正常人都可能发生。而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存在,心脑血管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更加难以承受突然升高的血压,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脑血管意外,这也是为什么常见到身边的人突然发生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猝死的主要原因。
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避免这些后果的发生呢?
首先,要积极控制血压,至少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研究证实:人的血压高于120/80mmHg后即会对血管产生微损伤,当血压高于140/90mmHg时这种损害将加重加快,给脂肪的沉积创造了条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即会形成,心脑血管病便会发生。
其次,要严格控制血脂,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因此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将脂肪运送进血管内皮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非常重要,控制目标是低于1.8mmol/L,临床通常采用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方式控制与调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第三,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的发生与机体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大多患者会同时伴有血糖的升高,而高血糖与高血压会“狼狈为奸”加重对血管的损伤,加速血管病变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要控制在7.8mmol/L以下。
第四,要预防血栓形成,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就像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裂,破裂斑块中的脂质物暴露在血液中,会引来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而堵塞血管,因此在血压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应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的形成。
第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按时作息不熬夜、合理饮食、加强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等,既是稳定血压的要求也可避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得了高血压多久,就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这个真不好说,为什么呢?因为要看高血压控制的情况,有的人控制的好,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出现并发症,有的人控制不好很短的时间就可能就会出现心梗或者脑梗等并发症了。
身边的病例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们是重症科,每年都会有20多岁和30多岁患者,出现严重的脑梗并发症,年前有一个高血压的患者,出现的是脑出血,才25岁,去年我们心内科有一个23岁的得了心梗的。
这些人一个共同特点,平时除了高血压外,还有熬夜抽烟喝酒等毛病。所以控制不好,可能会很快出现并发症。
偶尔身边还有很多人,70多岁了,甚至80多岁了虽然一直有高血压,但是一直坚持吃药,身体依然不错,从来没有出现心梗和脑梗这样的疾病。
怎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很重要的,关键就是把血压降到正常。
一般来说美国的降压标准更严格,美国的标准是血压降到130/80mmHg以内,我国是140/90mmHg,只有每天血压平稳降到这个范围之内,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每天坚持吃药,并且加上一些非药治疗,比如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坚持锻炼,戒烟戒酒,不熬夜,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些情况都注意了,并发症就会不发生,或者晚发生,发生的时候比较轻。
同时平时注意,还有定期体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希望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高血压病患者,最大的问题是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问题,至于多少年后才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主要取决于血压水平、主要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已经有的临床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情况。
首先,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后果是造成动脉硬化,最终发生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但这个过程大多是以“年”计算的,至于多久能发生,医生会根据血压的数值水平,结合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左心室肥厚、动脉壁增厚、微量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情况和冠心病、脑梗死、CKD等临床并发症情况,把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和很高危组,对应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