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未及时书写病历无法鉴定,法官充电后判决猝死案
案情介绍
2019年10月8日下午3时许,患者刘某因腹部不适伴腹泻到被告某卫生室就诊,经被告某卫生室医生对患者作询问后,为其测量了体温。之后,被告经治医生开具处方为患者输液。当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输液至第三瓶时,患者突然口吐白沫、神志昏迷,拨打了120后送至某县人民医院抢救,刘某于2019年10月8日晚上8时59分许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告(刘某家属)认为被告某卫生所存在过错,导致刘某死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协商无果,原告遂诉至当地人民法院。且看审判详情。

患方观点
原告认为:被告某卫生室自称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量脉搏、血压、心肺听诊、腹部按压均不是事实,事实是被告仅仅对患者量了体温,做了简单询问,当即就开处方挂水,挂水过程中无护士巡视,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后,还是在患者家属去喊医生以后,医生才发现发生了输液反应,之后才拨打120送县医院抢救,而且被告未做任何病历记载,也未跟随救护车到县医院,导致县医院不知道被告用药情况,无法对症抢救,严重耽误了刘某抢救时间,导致刘某不幸死亡,因此过错方完全在被告。被告在接诊患者时未按要求书写病历,在无需输液的情况下,直接为患者进行输液,输液前未作皮试,在输液过程中没有医护人员看护、观察,发生输液严重不良反应后送某县人民医院抢救时无医护人员陪同、未提供输液用药处方导致无法对症抢救等诸多过错,最终导致刘某不幸死亡,被告应负有完全过错,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医方观点
被告认为:刘某于2019年10月8日下午3点钟在家人陪同下到被告卫生室就诊,自述当天上午9点钟出现腹部不适,出现腹泻4到5次,稀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检查体温38.6摄氏度,呼吸是20次/分,脉搏是88/分,血压是130/78mmHg,神智清楚,面容痛苦,心肺听诊正常,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输液治疗,用的药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药物。在输液过程中,病人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护士巡试两次,两次时情况一切正常,刘某自述感觉很好。针对以上药物无需做皮试。出现症状以后,及时拨打120,由120人员接到某县人民医院抢救。我卫生室严格按照门诊诊疗规范进行诊治。我方认为原告死亡与我卫生室使用的药物及诊疗无直接关系,故不认可原告的诉讼请求。

双方对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异议明显,于是申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2019年10月14日,经某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某市医疗事故争议病理解剖小组对死者刘某进行解剖,检验报告书。该报告书病历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脂肪浸润(右心室、右心房);2.脑基底动脉轻度粥样硬化,肾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3.两肺肺水肿;4.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