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长期喝可乐的危害有多大?多数人都不知情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2-06 乌梅   洛神   可乐   釉质   柠檬茶   糖分   可能会   糖浆   冰糖   薄荷   肥胖   蜂蜜   柠檬   牙齿   饮料

在炎热的夏天,在大汗淋漓之后,还有什么比来罐冰可乐更爽的事呢,如果有那也是来两罐“冰阔落”?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就是所谓的,可乐喝时一时爽,一直喝来一直爽吧!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然而相信不少小伙伴在喝可时,都听过不少妈妈的告诫: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少喝冰可乐,对肠胃不好。”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乐那么甜,喝了要蛀牙!”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喝可乐真的会这样吗?长期喝会有哪些危害呢?今天Y妹带大家来了解一下。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乐为什么“好喝”?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是水;其次是糖分,如白砂糖(蔗糖)和果葡糖浆(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混合糖浆);最后是一些食品添加剂,如焦糖色、磷酸、咖啡因、香精和二氧化碳等。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乐里的碳酸在进入我们胃部后,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分解,二氧化碳排放出来会把体内的部分热量带出来起到清凉效果。所以,酷暑的夏季,可乐往往让很多人“欲罢不能”。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过量喝可乐的危害: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长期喝可乐会导致肥胖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一瓶500ml 的饮料约含糖 50 克,只要一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日游离糖」摄入标准。一旦过多的摄入糖分,就会有糖瘾,它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产生糖瘾后,就会过多饮用可乐或者其他高糖饮料,紧接着你的血糖会因摄入过多糖分迅速上升。日复一日久而久之,肥胖以及高血糖就会找上门!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长期喝可乐引发牙齿疾病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乐的pH值比较低,属于高酸性的饮料。而我们牙釉质(牙齿表面那层最坚硬的物质)脱矿的临界pH值大约为5.5。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长期喝可乐容易降低我们口腔中的pH值,造成牙釉质脱矿,长此以往,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到牙齿表面的平整,增加食物残渣附着的风险,进而引发龋齿等疾病。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长期喝可乐会导致睡眠不好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乐里面也是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一时间喝太多不仅会让你上瘾,还会刺激神经,导致失眠。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长期喝可乐可能会营养不良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可乐本身并不包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它不能为人体补充营养。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次因为可乐含有糖分,会让人产生饱腹感,不少的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喝完便不再摄入其它食物(以饮料为主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Ps:喝可乐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说法,尚未得到科学认证!但是饮用过量的可乐以及饮料确实会对身体带来不少的伤害!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什么人更要少喝?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过度饮用,适当喝一点饮料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危害。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是,对体重控制有特殊要求的人群,为了避免对能量摄入的潜在影响,不太适合喝饮料。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另外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也要少喝饮料,以防过度偏爱甜食导致早期肥胖,营养不均衡。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d2C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蒸笼头一例
  • 芒种后,祛寒排湿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2件事,补好身体平安
  • 胃痛:胃阴不足型
  • 乌梅也是中药?不只是好吃,竟还有6大药用功效,你还不知道
  • 夏日饮食有讲究,这么吃更养脾胃
  • 7月23大暑,饮食先“忌姜”,建议“吃2酸尝2苦”,安稳过三
  • 三伏天3个豆子一起煮,湿气没了、暑气消了、脾胃好了!安
  • 三伏过后,养皮肤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这3件事,排出体内的
  • 立秋话养生:疏通胆经更为宜
  • 新倩女幽魂又来骗眼泪!男女司星剧情、主题曲上线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