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 最初用于解热镇痛抗炎,7 0年代中期发现了其在小剂量使用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闭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上述疾病的核心用药,多国指南认可阿司匹林列为上述疾病急性发作期和预防复发的基石地位。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过程中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另一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必然会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从轻度的皮下出血,牙龈出血,泌尿道出血,到重度的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除此之外,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可导致胃粘膜的化学性损伤以及抑制前列腺素引起的胃粘膜缺血性损伤,表现为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阿司匹林在大剂量(500mg/天以上)使用时可导致肝肾损伤以及听力损害。那么,临床上该如何使用阿司匹林才能更好的避免或者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服用恰当的剂量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75-150mg/天的剂量范围内,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低,因此,在有效的药理作用范围内,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更安全,出血高危人群,65岁以上老人,与氯吡格雷联合抗栓治疗时(双抗),或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联合使用时,剂量不要超过100mg/天。
选择最适用的人群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指南都是积极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级预防(预防复发),但是在一级预防领域(预防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疾病的发生)还存在争议,有些指南认为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领域的获益与风险比不高,出血风险大于获益,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我国指南推荐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为高危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但无论如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2级预防来说,虽然各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断涌现,但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基石地位至今没有被撼动.

特殊人群如何服用
所谓特殊人群是指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如患有消化性溃疡以及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筛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根除治疗,并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加用拉唑类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粘膜。对于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阿司匹林常常是禁忌,但是在合并心肌梗死等急性血栓事件时,则需要个体化评估,多学科协商处理,密切随访。
发生了出血怎么办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会出现各个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痔疮出血等,既不能盲目停药也不能听之任之,要寻求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综合评估来决定是否停药或者继续服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良好的控制血压水平也能降低出血风险尤其是脑出血风险。总之,阿司匹林抗栓治疗中,在抗栓获益的同时,出血风险一直存在,密切观察,定期监测,合理处置是预防出血风险的基本原则。#健康真相馆##健康热力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