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人讲的脾和现在西医说的脾不属于同一个概念,西医眼中的脾乃是一个具体的内脏,而中医所讲的脾其实是多个系统的功能。
这个系统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其在身体的地位也是其他器官没有办法代替的。
气血是健康的基础,只有气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体健康才能维持。
而气血的运行调节,都是靠脾来进行的,通过脾胃的运化,将每日摄入的食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转化为气血。
当脾气虚弱的时候,气血将难以正常生化,势必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招惹疾病,所以民间才有"脾不好,百病生!"的说法,这其实并没有夸大其词,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如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国多数人都存在脾虚的现象。
案例:老李是一个退休的老公务员,每年都会去医院按时体检,体检的结果也是相当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次去看中医的时候,老李一张嘴,中医就断定他脾虚!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脾虚本来就不是一种疾病,所以通过西医的检查,根本没有办法检查出来,就算是一个脾虚非常严重的人,在体检的时候,一样没办法检查。而老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口臭浓重、舌苔黄腻厚重、整个人看起来非常臃肿,但是真实的体重却和正常人差不多。这些表现其实都是脾虚的表征,只不过大部分人对此并不了解。
为什么中国人更容易脾虚呢?这其实与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像日本人吃饭喜欢用小菜碟,这种吃饭方式其实是从我国唐宋时期流传过去的,而这些饮食习惯,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都比较长。但是随着我们国家时代的变迁,大碗吃饭、大碗吃菜已经逐渐成了潮流。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迫于工作的压力,慢慢养成了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的不良饮食习惯,这会大大增加脾胃的负担,所以脾胃不好,人就容易感觉乏力、容易感冒、发烧等小病不断。
脾虚还和久坐有关系,脾胃主运化,而一个人长期久坐的情况下,很容易影响气血的循环,增加脾胃的消化负担,这也是不少人脾虚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脾虚,该如何调理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调理脾虚,要养成早睡早起、不熬夜、三餐规律、定时定量的好习惯。
2、 饮食调理
保养脾胃有"三宝":山药、红枣、薏苡仁
山药是个调养脾胃的好东西,还有美容的功效,不论是蒸制、炒制、熬粥都可以,平补脾胃效果非常好。
且山药滋而不腻,其他的滋补食物滋多了就湿,湿多了就化成热,但是山药不会,它不燥不热,是平补脾胃的最佳选择,常用来调补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
红枣能健脾胃、补气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的人来说,是一种饮食佳品。
而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常用山药、红枣、薏苡仁煮粥,可以保养脾胃,减少流感等传染病的感染概率,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肠胃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加速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能改善肠胃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延缓消化系统的老化。
4、 保护心情愉悦
"脾在志为思",所以说思虑会损伤脾脏,影响脾胃健康,特别是现在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容易损伤脾胃。
平时一定要注意学会劳逸结合,放松自己,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促进身体消化吸收,保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