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不喝碳酸饮料不吃糖,孩子依旧有蛀牙?这种食物,最好戒了吧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2-15 蛀牙   碳酸   釉质   饮料   助消化   困乏   果酸   糖分   门牙   柚子   果汁   午饭   牙齿   水果   食物

在我们的意识里,蛀牙是因为不刷牙、经常吃糖导致的。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有些孩子不吃糖、不喝碳酸饮料,刷牙也很认真,但为什么还是满口蛀牙呢?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有一个大家认为是“健康”的东西,却对宝宝的牙齿产生极大的伤害,这个东西就是——果汁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随着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养生观念也增强了,不少人会用果汁代替美味的碳酸饮料。因为在大家眼中,果汁是水果鲜榨得来的,肯定是健康的。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可否认的是,鲜榨果汁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够多种水果混合,美味可口。但它对牙齿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果汁对牙齿的酸蚀,不亚于碳酸饮料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什么果汁会腐蚀牙齿呢?这得从果汁的成分说起。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果汁压榨后,反而会释放出更多的糖分和果酸。果酸能够软化牙釉质,时间长了会让这层保护层脱落;加上果汁还有高糖分,口腔里的细菌遇上高糖,也会发酵产酸,这就加速牙釉质脱矿溶解。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中,果汁对牙齿的酸蚀,常常集中在门牙上,因为门牙的牙釉质最薄。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孩子用吸管喝果汁,那果汁主要会停留在门牙上,对门牙的伤害也很大。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喝完马上刷牙,是不是就可以了?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都知道,吃完饭漱口可以减少食物残渣,那既然果汁对牙齿有酸腐作用,那喝完马上刷牙是不是就可以了呢?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个人建议:不要这么做。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刚喝完果汁、酸奶后,牙釉质上会形成很多细小的微孔,使得牙釉质硬度下降,如果在这时候刷牙,会对它形成二次伤害。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漱口,半个小时后再刷牙。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多吃新鲜水果,少喝果汁。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吃水果,也有大讲究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1.早晨吃“酸性小、吸收好”的水果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晨人体对营养吸收快、利用率高,可选择香蕉、葡萄、梨子、橙子、芒果等水果,对胃肠道刺激性低,还特别好吸收。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2.午饭前选“提升饱腹感”的水果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午饭前,人体处于饥饿状态,可选择苹果、柚子、西瓜、桃子等水果,可以提升饱腹感,控制主食摄入量。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3.午饭后选“促进消化”的水果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午饭后,不适合立马吃水果,应在饭后1小时,可以选择一些酸味水果,比如山楂、柠檬、番茄、菠萝、猕猴桃等,起到助消化的作用。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4.下午2-3点,选“改善疲乏”的水果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下午2-3点人体处于困乏状态,此时吃香蕉、西瓜、柑橘、苹果、樱桃、红枣等水果,能改善疲倦、困乏等现象哦。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5.睡前选“安神”的水果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睡前不宜吃水果,如果实在要吃,可以选桂圆、红枣、橘子、柚子等这些助消化、安眠、缓解精神紧张的水果。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除了“抓对时间”外,还有2点需要注意: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1.种类多,才能促进营养均衡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家都说“五谷杂粮”,水果也是一样,种类多一点,能获得能促进营养平衡。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不多吃,控制糖分摄入量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水果维生素丰富,但水果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并引起蛋白质缺乏,实在不宜多吃。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之,果汁虽好,但对牙齿伤害不小;水果虽好,但也不能暴饮暴食啊!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6ZA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蛀牙怎么形成的(拔一颗烂掉蛀牙多少钱)
  • 长蛀牙了怎么办(长了一颗蛀牙怎么办)
  • 蛀牙会多久(蛀牙从开始到蛀坏要多久)
  • 蛀牙为什么臭(为啥坏牙特别臭)
  • 美白牙贴可以用在虫牙上吗
  • 牙齿凹槽上面有黑色是蛀牙吗
  • “可怕的2岁”是孩子成长必经阶段,这4个习惯再难也要调
  • 优卡丹儿童营养软糖,添加了非常丰富的乳矿物盐
  • 孩子6岁了,从未吃过冰激凌,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效仿吗?
  • 六西格玛之生活案例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