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健康课堂|暑热未消四类疾病中医巧防治

常驻编辑 养生保健 2022-08-10 暑热   中医   藿香   虚火   湿热   风寒   水肿   夏季   课堂   空调   饮食   疾病   健康

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之一,虽已立秋,但气候还是处于夏季,湿热为多,所患疾病也与气候密切相关,故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也多从健脾利湿、清解暑热入手。下面介绍夏季常见的四类疾病及日常防治小方法。sfX拜客生活常识网

感冒。一般而言,春天多风,秋天多燥,冬季多寒,而夏季感冒则多暑热,但也并非绝对。如夏夜贪凉,空调温度偏低,也易感受风寒。还有肺脾两虚、抵抗力弱者气虚感冒,表现为疲乏、自汗、鼻塞、流涕、怕冷等症状。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夏季感冒要注意房间及时通风,保证充足睡眠,白天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不要整夜开空调。家里常备香菊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等药,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气虚感冒者,要扶正与祛邪并施,标本兼顾。sfX拜客生活常识网

水肿。《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夏季暑热熏蒸,湿邪偏盛,故容易出现下肢及腰骶部的水肿。如果水肿迟迟未消,且日趋加重,应至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评估心、肝、肾以及内分泌功能,查明水肿原因。在饮食上,要清淡为宜,少油少盐,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药食两用之品,还可多吃一些应季的蔬菜,如冬瓜、丝瓜等,有利水消肿的作用。sfX拜客生活常识网

腹泻。夏天历来是急性胃肠病的高发季。由于暑热之气侵袭人体或饮食不节(洁),以及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胃肠功能减弱,湿热之邪困阻中焦,而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等症状。常言道“病从口入”,故先要“管住嘴”,做到饮食有节,切勿暴饮暴食,还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食生冷刺激之品。其次,要起居有常,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最好在家中常备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等,使脾升胃降,出入有序。sfX拜客生活常识网

上火。中医认为,暑为阳邪,火性炎上,炎炎夏日最易上火。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属于中医“热证”范畴,可表现为口腔溃疡、眼睛红肿、牙痛、咽喉肿痛及便秘等。通常来说,火有内、外之分,暑热、辛辣刺激食物属于外火;而生育多产、操持辛劳等可生内火,两者之间又可互相影响,而夏季的上火以外火多见。在饮食上,应注重清淡,可以泡一些降火茶,如菊花茶、绿茶等清解暑热。上火分虚火、实火,治疗上遵循“实火宜折”“虚火宜补”“虚实夹杂者,当寒温并施”的原则。据光明网sfX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一水果被誉为“天然白虎汤”,夏天防暑消暑常吃它
  • “粽”享安康!端午快到了,这5道养生食谱送给您
  • 出汗等于排毒?警惕这个夏季养生误区
  • 夏天用这叶子泡水喝,降火又养肝、解暑不伤胃!阳台就能种
  • 「健康养生」中医告诉你6个“最佳”,照着做舒舒服服过
  • 暑热来袭!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转给师生家长
  • 清凉退去北京暑热模式再度开启 今天下午山区仍需警惕
  • 夏季│祛湿好时节,防暑祛湿,健康养生
  • 北京正值暑热汛期,若遇特殊天气各校应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 科普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