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曾经遇到一个女大学生,患有痛经好几年了,平时都是口服止疼药来缓解疼痛。
每次至少吃2片止疼药才可以缓解,并且有越吃越多的倾向。她感觉时常有情绪低落的感觉,并且平时压力比较大,脑子里思考的东西也比较多。

察舌淡红苔白厚,脉弦紧。于是考虑用四逆散原方以解气郁,在月经来前一周服用,行经时也正常服用。结果服用一个周期便不再疼痛,随访至今也未再复发。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虽然只有四味药,却是疏肝解气的良方。
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郁或郁滞,而郁滞比较严重,则会导致阳气与这些邪气在人体交结在一起,从而无法到达四肢,因此会出现四肢怕冷的感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便用此来治疗四肢不温。
后世多将其用为疏肝理脾的代表方剂,许多耳熟能详的方剂都是由此变化而来,例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白芍味酸可以敛肝,使肝的功能不过亢,对于柴胡是一个制约,防止柴胡一味地升散导致肝阴受损。
肝木克制脾土则脾虚而痰湿内生、积滞内停,进而痞满胀痛,而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可以消除这些堆积在体内的垃圾。
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

很多女性多服用西药布洛芬以止痛,多治标不治本,甚至会产生耐药性。中医认为痛的产生大体分为两种机制:不通则痛和不痛。
而四逆散作为一个可以调节气机的方剂,治疗的是前者。不通则痛是指气血不能流通导致的疼痛,就像是一根本来流通很好的水管被垃圾堵住了一样,势必会压迫周围的管腔,在人体就可以产生疼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