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秋分养生正当时 阴阳平衡能抗衰老

    秋分养生正当时 阴阳平衡能抗衰老

    9月23日为农历秋分节气,表明气候已经真正进入秋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注重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注重...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多事之秋的养生指南

    多事之秋的养生指南

    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水嫩不干燥 秋季护理大法

    水嫩不干燥 秋季护理大法

    灿烂多彩,阳光热烈的夏天终于过去,这段时间天气逐渐变得宜人,但是各位MM有没有发现有一个时间在给我们拉响警报线呢?没错,就是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的肌肤的“危险”信号咯...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健康饮食注意事项与食疗方法

    寒露健康饮食注意事项与食疗方法

    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时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节气 天气寒冷防秋燥

    寒露节气 天气寒冷防秋燥

    养生专家张东生指出,秋天,尤其是寒露前后开始,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空气趋于干燥,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躁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躁的饮...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之时 腰突病友如何防寒

    寒露之时 腰突病友如何防寒

    寒露之时,记得已经是秋季了,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每每看到大街上仍然到处的凉鞋、洞洞鞋,看到街上身带腰托,拄着拐杖踽踽独行的孤独老人,不禁有些悲秋。
    无疑, 腰突患者受到的医...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养生首要任务防秋乏

    秋季养生首要任务防秋乏

    随着炎夏开始逐渐“淡出”,早晨开始有阵阵凉意,人们也开始感觉到一丝的舒服,不过阵阵凉意居然带来了种种困倦疲乏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天进补 清润两不误

    秋天进补 清润两不误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由于南北方气候不同,广东立秋之后气温下降得没那么快,“秋燥”不明显。虽然如此,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因此人极易出现倦怠、乏力...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时节“养阴防燥”是关键

    寒露时节“养阴防燥”是关键

    寒露以后,我国北方呈深秋景象,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加之这期间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于是就有了“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的说法。如调养不当,人体会常常出现...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节气后宜滋阴润燥

    寒露节气后宜滋阴润燥

    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中医专家提醒人们,“寒露”后虽然秋高气爽,但气候干燥。建议人们最好吃些滋阴润燥、增强体质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鸡肉、...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后 吃芝麻防燥润肺

    寒露后 吃芝麻防燥润肺

    寒露已过,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

  • 秋天变着花样吃“秋菊”

    秋天变着花样吃“秋菊”

    菊花能很好地帮人体补气、补力、除燥、解毒。现代医学证明,菊花对现代人的高血脂、高血压、亚健康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说起吃菊花,最好的品种还属杭白菊,因为杭白...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养生贵在“调”

    秋季养生贵在“调”

    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秋季养生应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调节情绪 一般而...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养生 应该多吃这些“补药”

    秋季养生 应该多吃这些“补药”

    都市生活紧张而忙碌,人们常常会忽视对饮食的要求。其实从早晨您喝下第一杯水,一天的饮食生活就已经开始了。不同颜色的蔬菜都含有什么样的营养?早中晚三餐怎样合理进行荤素搭配...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冬进补 有“四宝”

    秋冬进补 有“四宝”

    秋季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因此,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尤其是老年人。
    儿时起,每进入秋季,老人就让吃一些大枣、枸杞、百合、红薯,能健康...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节气已至 生活中需防寒凉

    寒露节气已至 生活中需防寒凉

    10月8日已进入寒露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疾病会发生,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因此,在这多...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寒露”至养生当养胃

    “寒露”至养生当养胃

    今年10月8日,是“寒露”,这预示着气温下降,露水更凉,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进入寒露,此后天气逐渐转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营养专...

  • 秋季不可盲目“冻”

    秋季不可盲目“冻”

    “春捂秋冻”是长辈们经常念叨的话,虽然它仅仅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是它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我们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三大保暖部位需强调

    秋季三大保暖部位需强调

    秋季天气越来越冷了,在人们享受着凉爽天气的同时,殊不知秋风可是会“生事”的。天冷了,人体的抵抗力也下降,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让身体处于“暖”的状态。...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养生区分“秋燥”和“干燥”

    秋季养生区分“秋燥”和“干燥”

    ■秋燥表现为口干舌燥鼻出血
    天气变凉爽了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一般的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黏液痰,却...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宜减辛增酸冬季宜食温热

    秋季宜减辛增酸冬季宜食温热

    从立秋之日开始,便进入秋季了,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中秋节是气候转化的分界点。
    秋季是阳气主收的季节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深秋季节全面养生护体技巧

    深秋季节全面养生护体技巧

    寒露已过,天气逐渐转冷。此时疾病多发,养生护体尤其重要。
    寒露已过,这预示着气温下降,露水更凉,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南方天气也逐渐转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冬季养生必须遵守的几条法则

    秋冬季养生必须遵守的几条法则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季保健之衣食住行

    秋季保健之衣食住行

    进入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养生保健尤要注意衣食住行的调节。
    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除早、晚气候稍凉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适当冻冻,可提高...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浅谈“秋冻”养生

    浅谈“秋冻”养生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ldq...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