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几个例子就更容易明白: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中的“去屑”是一个USP(海飞丝)。
“农夫山泉,有点甜”中的 “有点甜”是一个USP(农夫山泉早期诉求)。
“公牛插座,用不烂的插座”中的“用不烂” 是一个USP(公牛早期诉求)。
这几个USP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前期没有提出的,并且这个独特的主张打动了消费者。
三、USP与定位的区别和联系
我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的孩子。我为心智战场而生,我顺应顾客的认知、我来自外部视角,我已是战略级方法。想到我,大家就会想到心智,想到外部视角。脱离外部视角、脱离顾客心智谈我(定位),那都不是我的真容。
定位专家赵晓明博士总结过USP与我(定位)的区别:
USP核心理论、主张是强调产品特性和利益,定位(也就是我)强调占据第一心智位置。
USP沟通基点是实物特征,我的是心理排序。
USP的识别依据是特征识别,我是类序识别。
例如“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早期做矿泉水时的广告)中的 “有点甜”是产品特性、是实物特征,符合USP的定义。但是它没有占据矿泉水心智第一的位置(矿泉水当时的第一、第二分别是乐百氏、娃哈哈),不符合定位的定义。这就是USP与我(定位)的区别。
备注:可能有的人也会理解为在顾客心智中排“有点甜矿泉水”(带特性的品类)第一,这种认识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有点甜矿泉水,没有跟风,不构成新品类。
例如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 海飞丝的广告)中的“头屑” 是产品特性、是实物特征,符合USP的定义。它也占据“去屑洗发水”品类心智第一的位置,也符合我(定位)的定义。从这个意义上说,USP就转化为定位。
备注:去屑洗发水由于有很多跟风产品,如清扬去屑洗发水、娇黎恩去屑洗发水、欧莱雅去屑洗发水、云南白药养元青去屑洗发水等,在顾客认知中构成新的细分品类。海飞丝也就相应成为“去屑洗发水”品类的领导者。
当然,不是所有的USP都可以转化为定位。这里的衡量标准是品类概念。能转化为“品类”的“USP”可以转化为或视作为定位,而不能转化为品类的“USP”则不能转化为定位。这就是USP与我(定位)的区别与联系。
四、从“USP与定位”看“专精特新”
何谓“专精特新”?
根据公开资料,主要需要具备四化,才算得上专精特新。
1.专业化
专业化指的是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成为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者(包括为特定行业和企业提供专业、智力服务的专家智囊),为大企业和龙头企业配套的生产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的“配套专家”。
2. 精细化
建立高效的制度和流程,采用信息化等方式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市场提供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
3. 特色化
在产品/服务定位上差异化发展,注重市场区隔,具有地域、行业或产品特色,采用独特工艺、技术或特殊原料,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经营等特点。
4. 新颖化
在技术、工艺、产品功能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即依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或对传统产品/服务的升级换代创新,适应消费者行为的改变,采用现代化信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行业的交叉融合提供产品/服务。
这四个方面都是从企业内部视角来提的。
若从外部视角来看“专精特新”,应该是如下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