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41岁,听罢泪流满面。
他在当年的日记本上告诉自己:
“姜子牙80岁出山,我今年41岁,一切都不算晚。”

重获自由后,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尹明善在一家出版社担任英文翻译。几年后又被电视大学聘为英语老师。因为专业能力出色,他随后被调任重庆市设计院担任英语教师,并兼任重庆市电视大学英语中心教研组组长。
1983年,重庆出版社公开招聘图书编辑,已经45岁的尹明善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2年时间的打拼,他成了出版社编辑图书最多、获奖最多、赚钱最多的“三多”编辑,并被提拔为重庆出版社副社长。
那时事业有成的他时常感慨命运无常,庆幸自己并未被20年的黑暗岁月吞噬,而是咬紧牙关终于等到光明。雄心勃勃,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成就,恰逢下海浪潮风起云涌,他毅然决然辞职创业,成立了一家图书公司。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很快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年后,他主编的《中学生一毛钱丛书》先后卖出三千万册。
一毛钱一本的图书,让他在万元户都稀缺的年代里,足足赚到60万元人民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992年,已经是重庆最大图书出版公司创始人的尹明善,看中了摩托车行业。他判断,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400-1200美元区间内时,必然会迎来摩托车市场井喷。因此他不顾家人反对,将全部身家,压入摩托车制造行业。
那一年,他已经53岁了,一个大多数人即将退休的年纪。他在日记里写道:
“如果说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挟向前的话,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了。像骑士堂•吉诃德那样,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

力帆摩托车厂
山城重庆是中国摩托车的重要制造基地。“嘉陵”和“建设”两家巨头企业,牢牢把控着当时全国摩托车市场。人人都以为尹明善没有机会,但他却信心满满。他的制胜法宝是研发。
彼时,进口发动机昂贵,国产的发动机质量太差。尹明善觉得只要能搞定发动机,就能拿到打开摩托车行业大门的钥匙。他在重庆郊区租下一间40平米的小屋,带着9位员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