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大学校方(包括郑强)与肖丽
2012年,郑强带着“浙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和大众赋予的“愤青教授”标签,任教贵州大学的校长。
在这座偏远的城市中站立起来的高校,有一位叫做肖丽的女大学生让郑强印象深刻。
肖丽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农民家庭的女孩,高考时因身患骨癌,在只有一人的考场参加考试。
她在生命最痛苦的时候,怀揣着对大学的梦想考上了重点线。
2012年7月19日,郑强作为贵州大学的校长,驱车到肖丽的病床前,把那份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亲自送到了女孩手里。

郑强与肖丽
紧握着肖丽的手,郑强哽咽着说:
“孩子,我为你送录取通知书来了!这是贵大今年高考送出的第一张录取通知书,你抱病学习,并坚持参加高考,且取得544分的好成绩。你是中国最美的女学生。从今天起,你就是贵大的学生了,贵大以你为荣!开学了,你不能走,抬,我也要把你抬进贵大……”
肖丽被称为“最坚强高考女孩”,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顽强读书,这种精神令无数人感动。
遗憾的是,8月27日晚,这个总是微笑的坚强女孩因癌症恶化抢救无效去世。人们后来看见肖丽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写下的大量文字。
“一直以坚强的姿态战斗,与命运抗争。虽然癌症仍在肆意生长,但这已不是重点。也会有难过有痛苦有绝望,但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应该绝望。坚强,因为感受到了太多的关爱,所以不忍脆弱。坚强,只是最正常的表现。”

肖丽肖丽去世的消息传来后,郑强难过不已。一个月前,他刚刚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女孩手中,肖丽亲切地喊郑强为强哥。
这天凌晨,郑强在繁忙的开学事务中抽身,到达湄潭后,已是凌晨四点,他一夜未眠。
在追悼会上,郑强俯下身子将贵州大学的校服与校徽轻轻放置,深深向离去的肖丽鞠躬。
他说肖丽虽还未踏进贵大的校门,那么贵大就来把她的精神留下。虽然她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她却以自己的行动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她坚强与勤奋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的学子。

何谓大学精神?
百年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非为有大楼之谓也,而为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
那么什么是“大师”呢?
大师,指的是那些知识渊博、学术思想自成体系、能传道授业解惑又有所坚守的人。
可当下,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
诚然,在不容乐观的大学教育现状中,郑强的出现,让大家知道原来教育是可以真实而有趣的。


对于世界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与感知,来源于他日复一日的自我完善。
1960年,郑强出生于重庆。
那是一座陡峭的城市,种种残酷的景观把这里还原成原始森林。此地生长的人,有一种草莽江湖气,血性而悍勇。
郑强家里成分不算好,在那个时代是被摒弃的。

时间来到1978年,郑强高考那天害怕迟到,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步行十里赶到考场。
中午考完以后,他坐在草地上吃一个干馒头,馒头里夹一点咸菜。
那年,郑强考上浙江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