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就被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们心目中的读书人要么能够尽己所学,报效国家和人民;要么能够用富有正义的文字,让社会进步。
在这一点上,作为读书人的郑强当仁不让。纵使会遭来各种非议,他仍然敢怒敢言,经常在各种演讲上发表对社会、教育、文化等问题的看法。
面对有人号召“科学无国界”的说法,他悲愤道:
“什么叫科学无国界,钱学森要回国被关了三年,你跟我说无国界。美国让你去的时候跟你说无国界,等你进去了就给你来国界!中国人稍微带点技术回来了他们就喷。是中国的老百姓把你培养了,培养完了你们都出国了,那中国谁建设呢?”x
郑强有着极深的爱国情怀。
在他看来,目前有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依然严重:
“不要以为物质的富庶能让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发展,有钱没教育,这个国家会衰败。很多家长,只要一提到孩子在美国就觉得无上荣耀,孩子在美国干什么他不说......这些年我们有了钱,以为自己能站起来,实际上我们的文化精神没站起来。”
2020年4月份,面对海外中国留学生辱骂同胞事件,郑强毫不讳言地批评丑态:
“你别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天到晚像一个救世主一样评价自己的国家。你想想看你有什么本事?汉奸就是从痛恨以及辱骂自己国家开始的。”

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郑强,像一把尖锐的刀,锋利而不羁,每次演讲都让人血脉喷张。
在很多人眼里,郑强是个名副其实的愤青。
不过愤青二字,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是讲真话、真理、真情。

郑强曾经批判中国的教育,如今在他看来,一切有过之无不及。
当下的家长热衷于买学区房,郑强不理解,当年他所处的时代条件艰苦,那一批知识分子也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科技界的中坚力量。
如今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孩子未来的幸福推前,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了太多人。输和赢根本不在起跑的时候决定,如若跑得太早、跑得太累,后面的路便会跑不久、跑不远。
“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强调孩子从小的情感与身体健康培养。”
中国的民众思潮,也无一例外地钟爱名校。可是在郑强心里,认为考上名校并不能代表全部。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2019年,郑强受邀到九江学院做演讲。他为九江学院的学生加油打气,告诉他们受了名校学生的欺负就要发奋努力,要比就比20年后。
对于教育的评论,郑强从未停止过。“到了国外之后,你到底是想因话说得好得到尊重,还是因你有本事得到尊重?”
在他看来,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不能耗费中国青年宝贵的时光。
学了外语不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只有当外语成为你本民族与母语国家的桥梁时,你的价值才会有所体现。
如今,这位60岁的老教授已略显疲态,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看起来十分睿智。
坚持做一个有情有义,敢讲真话的知识分子,直言不讳地针砭教育,犀利尖锐地批评社会背后,是他长期读书的积累与自我完善的必然结果。


“您这么一个伟大的知名教授,怎么生出这样一个流氓儿子?”
郑强有两个儿子,在演讲中亲口表明自己的孩子很调皮,两次被中学开除,还换了三所学校。他根本没想过让自己的儿子考北大清华,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成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