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对于“奥运”始终抱有特殊的情感。
1908年伦敦奥运会,《天津青年》提出“三问”: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派人参加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人才有一枚自己的奥运金牌?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举办一届自己的奥运会?
第一个问题在1932年被刘长春回答,此后52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又解答了第二问。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至此,中国人终于解答完毕“奥运三问”,用时刚好100年。
那些年,中国还未站在世界中心,体育是展现国家力量最直接的方式。回首2008年,雪灾、地震、暴乱、金融危机……
许多不明亮的色块构成了那个“无春年”,直至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才照亮了整片夜空。
以此为背景,你便能理解众人在当时无限渴望“胜利”的理由;也可以明白“他们”的2008年为何充满误解、争议和遗憾。

中国人,为什么很关心奥运?
这是一个很远很远的故事,这不是一个只关乎体育的故事。
而中国人,又为什么总是会想起13年前的2008?

如果将刘翔的职业运动员生涯做成表盘,那时间之箭在滑过2008与2012时,一定会有轻微的颤抖。无奈和伤痛,是刘翔对这两个时间点最深刻的记忆。
就像是2004年在他人生轨迹中留下的巨大拖尾——
那之后,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追赶奥运冠军“飞人刘翔”。

刘翔
时间回到2004年,刘翔21岁,因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他被媒体称为“中国男子110米栏的新王者”以及“新亚洲速度”。
以“新”为激励,少年意气风发,于是在得知即将代表中国征战雅典时,刘翔表现得极为坦然与自信:
“去了就是要搏一搏,跟他们火拼。不用太紧张,那就是一个游戏,快点过去算了。”
说这话时,他刚刚在国际田联大奖赛中以13秒06的成绩战胜了偶像阿兰·约翰逊,震惊亚洲。
翻越了儿时心中的高峰,刘翔迫切渴望看见更高的风景。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下一座山峰,并且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2004年8月13日,雅典奥运会开幕。
在以小组第一的排名轻松晋级复赛后,刘翔以“很舒服,很爽”来形容生命中第一场奥运比赛。面对接下来毫无悬念晋级的复赛,他直言并没有展示全部实力,因为“根本没必要跑那么快”。
当地时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日,当天的刘翔表现得异常安静,在正式检录前几个小时,他除了要了瓶水喝,就只和教练说了一句话:
“请相信我。”
晚上9:30,运动员入场,刘翔作为场内唯一一名站在起跑线上的黄种人格外醒目,毫不夸张地说,他甚至是全世界的焦点。
哨声响起,全场安静,可就当所有人都已做好战斗准备时,选手特拉梅尔抢跑,在场所有选手收获“黄牌警告”,刘翔的节奏被打乱了。
这次“战术性犯规”也彻底激怒了他,他想“既然如此,那就来吧”。
几秒钟后,枪声响起,所有人顺利起跑,有关“亚洲飞人”的传奇,也从此开启:
“比赛开始,刘翔的起跑非常顺,目前排在第一位!旁边的是特拉梅尔和奥利贾尔斯,刘翔处于领先的位置!刘翔!刘翔赢了!刘翔赢了!刘翔创造了历史!”
在成功跨下第十个栏后,刘翔成为了赛场上毫无意外的第一名。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名次,而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他的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