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从文的信一封接一封涌来,她终于感到不堪其扰,找到了校长胡适家里。本以为校长会替学生做主,劝退“打扰”到她的老师,哪知胡适却来了句,“他顽固地爱着你。”
张兆和愤然地回道:“我顽固地不爱他。”

沈从文年轻时
没过多久,一封情感真挚的信又来到她跟前:
“……互相在顽固中生存,我总是爱你你总是不爱我,能够这样也仍然是很好的事。我若快乐一点便可以使你不负疚,以后总是极力去学做个快乐人的。”
吃了闭门羹的沈从文,一度郁郁寡欢。他在公开发表的信件中这样表达情感: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我想到这些,我十分忧郁了。
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这样安慰到自己也还是毫无用处,为“人生的飘忽”这类感觉,我不能够忍受这件事来强作欢笑了。
我的月亮就只在回忆里光明全圆,这悲哀,自然不是你用得着负疚的,因为并不是由于你爱不爱我。
……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

年轻时的沈从文&张兆和
时间在消逝,他们的情感慢慢变化着。
1933年春,两人外出游玩,“路过一小乡村中,碰到人家有老者死亡,报庙招魂当中一个小女儿的哭泣,形成《边城》写作的幻念。”
他当即许下愿心:”我懂得这个有丧事女孩子的欢乐和痛苦,正和懂得你的纯厚与爱好一样多一样深切。我要把她的不幸,和你为人的善良部分结合起来,好好用一个故事重现,作为我给你一件礼物。你信不信?”
同年9月,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结婚。
1934年,《边城》顺利出版,那个说着要把喜欢的女孩子写进书里作为礼物送她的青年,实现了他的承诺。

小刺猬,我们之相处,实有深因,它们以它们自己的心,来相窥探猜测,哪里会明白呢。
——鲁迅《两地书》
九月,厦门。
温热的海风扑面而来,穿蓝布长衫、身材瘦削的男子静坐在相思树下发呆。光脚的渔夫们越过他身旁,嘴里哼唱着难懂的闽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