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的两年,他什么活都干活,甚至在生产队里带头掏大粪。人们都说,“这孩子读书读傻了。”
但只有他知道,努力争取领导的赏识,是他当时离开泥土地唯一的机会。

许家印老家留存童年时他睡的床
1977年,许家印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作为曾经的尖子生,他信心满满地报考了清华大学。同村的发小嘲笑他的无知,给他起绰号——许清华。
一边干农活,一边抽空学习,他的第一次高考以失败告终。第二年,他花了很长时间准备考试,小心翼翼地报考了当时并不出名的武汉钢铁学院。
“好歹毕业就是钢铁工人,不会再成为农民了。”
成绩出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当年的成绩,是整个周口市的第三名。

河南太康聚台岗村许家印老宅
童年的贫穷,让许家印很早就生出一个强烈的念头,走出去。但多年以后,成为首富的他,却常常回家乡。
他出资为家乡翻修小学,修通了路。2018年,整60岁的许家印,带着妻子再次回乡。看着坑洼的地面、破旧的床板,他说:
“我们从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长大,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现在大伙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来越好。”
他也提起往事。曾经因为贫穷,村里人看不起他们家,但那次回家,他给村里1000多户村民,每户发了3000元红包。
并决定,捐款6.5亿,用于家乡公益事业,修建医院和学校。

村民为许家印树的功德碑

在武汉钢铁学院,许家印印象最深的是学校门口的热干面。
那时他靠国家每个月14元的助学金生活,攒好久的钱,他才可以吃一碗一毛钱的热干面。
一次被老师发现,还被一顿批评。“你是吃助学金的人,怎么能吃这么贵的东西?!”
大学时期,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中学老师周然夫妇,得知他生活穷苦,给他寄了20元的生活费。这笔钱,许家印记了大半辈子。
工作后,许家印为老师一家买了一台当时先进的彩色电视机。2018年,他又赠送给老师一套当地的商品房,装修、家电全由许家印出资。

许家印看望老师
1982年,许家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圆了自己的“工人梦”。
作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许家印颇受赏识。车间主任亲自前往车站接他,“当时他带的书挺多的,全是专业书,一股书生味,怪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