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钢铁厂,许家印并未在一线工作太久,随即被调任车间主任助理。周围人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出乎预料一致:
聪明,好交朋友,干活拼命。
那时他像钢厂里的机器一样,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车间,无论刮风下雨。一次外出学习技术,他甚至把所有材料都手抄了一遍,整整大一箱。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拼命的精神,工作三年后,许家印升任车间主任。他对管理也颇有心得,制定的“生产管理300条”备受领导好评,很快成为整个厂的管理标准。
他关心工人,为了让工人更舒服干活,他把废料收集起来,办了一个洗澡房,工人们下班后,便可免费在房间内洗澡。
短短几年,他的车间成为了整个厂工作效率最高的车间,他也有了新的外号“小皇帝”。
这个外号,包含着许家印在这个300多人大车间中的权威。

许家印在钢厂(二排右一)
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车间主任的位置上,他一坐就是整整7年。他自认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很难继续被提拔,前途越来越渺茫。
更让他绝望的是,当时,因为上交客户送来的1500元红包,他被记过处分。而自己岳父卧病在床,他却拿不出钱救助。
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人生活”,让他越来越感到迷茫。
一天在报纸上,他看到深圳成立特区的消息。正值下海浪潮席卷全国,许家印决定离开河南那个小小的钢铁厂,奔赴汪洋大海。
“四面都是山,一直有离开出去闯荡的想法。”
1992年,带着所有的积蓄2万元和30多页简历,他远走深圳。为此,他和妻子、岳父母分居。他答应他们,会给一家人更好的生活。

在深圳,足足有半个月,许家印投出去的简历杳无音讯。那一年,他34岁,坐在繁忙的深圳街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那时候真是痛不欲生,工作10年,我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漂亮,如今混成这样,这叫什么事?”
直到,一家贸易公司收留了他。他从一个处级干部,变成了一个贸易公司的小业务员,每月工资500元。
重新进入一个新行业,他将自己的姿态降到最低,见谁都喊“师傅”。因为业务不熟,他见过太多难看的脸色。但为了生活,他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在贸易公司,许家印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工作。
为了省钱,他在公司和朋友家的走廊睡了三个月,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认真周到地对待每一个客户,珍惜每一个谈判机会。
幸运找到了他,当时经朋友介绍,他谈成了一笔10万元的合作。在90年代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件事,也让他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