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许家印的能力找到了合适的舞台。干了一年后,他向老板提出成立合资公司的想法,希望能和前东家舞阳钢铁厂合作,老板爽快答应。
这时,许家印从业务员,变成了时髦的“总经理”。

那是许家印第一次创业。原本精于业务的他,发现仅仅会业务,是做不成事的。
他开始施展自己的公关技巧。他极擅长应酬,酒场如战场,他能妥帖照顾到每一个人,给足面子,又拿到自己想要的条件。
很多合作伙伴评价他,“说服能力之强,足以令风云变色。”
甚至,有一次他跟一位银行行长说,希望把自己系到对方的鞋带上,“您去哪我就跟着去哪,不能浪费一个晚上。”
多年以后,他和苏宁老板张近东一张喝交杯酒的照片,传遍网络。
遗憾的是,第一次创业的许家印还是失败了,尽管他拿到了2000万银行的贷款。
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仅有应酬是远远不够的。做生意不全是人情,做生意,要盈利。

许家印 张近东
1994年,许家印被公司派到长春分公司做分部总经理,他拒绝了。
那时,万通六君子海南淘金的故事,已经传遍全国。在海南那片热土上,他们依靠房地产业务,闪转腾挪,赚到将近8个亿的资金。
在许家印工作的深圳,王石创办的万科也早已上市,成为下海浪潮中耀眼的弄潮儿。富力集团的李思廉,以2000万资金进入广州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书写了不小的神话……
一个个崭新的财富故事面前,许家印野心勃勃。
而那时,尽管已经做到了公司高管的位置,工资在几年间翻了6倍,但他仍然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匹配的回报”。
他希望到当时贸易更加兴盛的广州,从事房地产项目。

果不其然,命运被他赌对了。来到广州的第一年,他收购了一块当时没人看好的地块,并对土地进行充分的包装。
设计阶段,他力排众议,推出当时罕见的小户型房,结果一炮而红,几百套房子被抢购一空,也打响了许家印的名号。
一个讲求效率的名号——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当年销罄。
而就在项目二期即将开售的时候,许家印却提了辞职。像第一次辞职一样,很多人劝他珍惜机会,他却说:
“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
当时,即便做到公司高管,他每个月的收入不足3000元。外人看来那是一个不低的工资,但他却希望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