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人一个月支出超200亿元,谁是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最大赢家?
北京市2022年4月审核合格的医疗机构类别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已达66家。
一位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称,现在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城市,政府会要求增设核酸检测点,提高采样能力。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则在发布会上通报,截至5月4日晚, 4500多个核酸点位完成开放。未来,会在居民社区、办公场所、企业园区、地铁站周边、交通场站等区域布局了一批便民采样点包括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积极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
杭州规定在整个城市设立不少于10000个采样点,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车站、交易市场、宾馆饭店、学校等场所增设采样点。
来自山东省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该省的全部检测能力中,固定检测能力占63.5%,移动检测能力占36.5%。
至于检测点具体在哪里设置,上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负责人说,会优先选择人流量大,但又不至于特别大,旁边有足够空地可供排队的地方新建核酸检测点。“现在政府希望有更多检测点,具体选址由我们自己来定,接着申请便可。”
每月可能花上百亿元检测
北京一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运营的核酸采样点,从早上8时30分到20时30分,12小时开放,提供免费检测,每天平均采样约2000人。
其现场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这里的检测费用由政府结账,将账单送到街道后由街道结账。目前,单采暂时停了,政府支付混采6元/人。
这个检测点的工作人员两班倒,没有加班费。上述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说,其所在的实验室按规定的时长为护士结算工资,如果因疫情严重工作时长增加,会适当给予加班费。
5月3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5月3日、4日、5日,对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核酸筛查,其余 12个区,连续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
按照政府最新的指导价混采3.4元计算,开展三轮筛查的这12个区常住人口约1972万人。假设大规模核酸检测采用10:1 混检措施,三轮检测成本约2000万元。
据上海卫健委通报信息,上海自5月1日起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开展了分区分级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截至6日,累计核酸检测超过5700万人次、抗原检测超过1亿人次。
在杭州,从4月28日开始,杭州推出常态化核酸政策,居民出入要有48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以杭州目前1220万常住居民计算,这需要每日至少有超过600万的核酸检测能力。
东吴证券的一个调研算了一笔账:截至4月30日,中国已经有29个省级行政区的123个城市涉疫,其中4月宣布实行封控城市的人口达到了1.8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3%。如果假设未来每个月全国涉疫人口都保持在这个比例,且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这些城市的居民每48小时核酸,按多人混检8元/人份的价格,一个月内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支出为216亿元。
即便现在降到3.4元,一个月内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支出也得近100亿元。
将检测点做成连锁是唯一的出路?
一个核酸检测点的成本主要是人工。
如果单看硬件投入,一个采样点有两个亭子就够了,一个用作采样登记,一个用来采样,再加上空调等设施,整体的费用约两万元。
上述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一个采样点至少要雇两个护士,一个保安,加上一天三套防护服等耗材费用,转运车一次200多元,每天的成本就要2000元左右。
混采收费3.4元,一个只针对政府单的采样点,每天至少要采样2000人,才能保住本。对于一个采样点来说,这个挑战不小。如上述朝阳北路上核酸采样点在疫情最紧张的五一期间每日才达到一两千人。
自费做核酸检测支付价格较高,是19.7元/人。北京市医保局介绍,单剂次19.7 元为最高政府指导价,检测机构不得上浮,但可根据自身情况下浮调整,下浮幅度不限。对单纯进行核酸检测的,不收取门诊医事服务费。
上述北京朝阳财满街核酸检测点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现在核酸检测分免费时段+自费时段。免费需通过相关公众号预约到免费检测时段,非预约免费检测的客户需在现场扫码、登记、付费采样,19.7元/人。
北京雅成一里小区附近街角的核酸检测点是一处固定门面房,成本投入相对更高。这处由北京俪婴妇产医院运营的核酸检测点想到的方法是,提高检测价格,每人收费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