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人一个月支出超200亿元,谁是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最大赢家?
5月6日下午约两点,一位正在排队做核酸的居民告诉《财经·大健康》,“前两天这个检测点每人收费24元,这两天涨价了”。在该检测点有一个价格公示是单人份35元。截至发稿,北京俪婴妇产医院未回复关于核酸检测价格的问题。
截至5月7日,《财经·大健康》综合统计发现,北京有63个采样点提供24小时服务,约占总采样点数的6.37%。这比1月时的66个24小时服务采样点减少了。
对运营者来说,提供24小时服务,样本量也许可以增加,但成本只会更高。上述第三方实验室负责人说,要雇更多人,成本成倍增加,他不打算设24小时核酸点。
目前,北京有19个24小时采样点,由18个不同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设置。其实,对于大多数第三方医学检测实验室来说,市场规模并不代表它们能挣到钱。
不过,“以量换价”仍然能取得收益。在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看来,市占率在10%以上的头部公司,做核酸检测产品仍然有利可图。市占率只有1%或者千分之一的公司,会因没利润而退出这一市场。
5月6日,山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牟善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4月30日,山东省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 747.7万管,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占85.5%,第三方机构占14.5%。
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数量有1000多家,但约70%的ICL市场都掌握在头部四家公司手中。据海通证券分析,金域医学(603882.SH)独占34%的市场份额。
截至2021年末,金域医学自建39家医学实验室,合作共建670家区域实验室,分布在全国700多座城市。自新冠疫情以来,其业绩都算亮眼。2020年,金域医学实现营业收入119.43亿元,同比增长44.88%,归母净利润22.20亿元,同比增长47.03%;2022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继续保持超过58%的增长率。
对于大多数医学检验实验室来说,核酸检测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得不扩张的生意。“核酸检测价格太低,不建更多核酸点,就达不到检测规模,挣不到钱。”上述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说。
这些医学实验室的常规业务以肿瘤检测为主,但疫情封控下,医院已难见肿瘤病人,维持公司营收的任务现阶段只能落在新冠核酸检测收益上。上述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开始考虑建更多核酸检测点。一方面,这是常态化核酸检测中的政府需求,另一方面,这成了保住生意的稻草。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4月初,全国30个省份已发文下调政府指导价。湖南、江西等23个省份将多人混检下调至每人份8元,山东、河北、安徽、内蒙古、广东等5个省份下调至每人份6元,此时新疆为全国最低价,每人份3.5元。现在北京混采价格为每份3.4元。
“我们这几天也做了测算,只有达到一定的检测规模才有利润,才能活下去”。上述检验室负责人说。如果继续扩张,虽然渠道变多,检测规模会变大,但“规模能不能大到保住本,还有盈余,现在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则认为,目前一些疫情严重地区临时用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如果当前疫情能控制下来,就没必要继续常态化核酸检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