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徐媛
近日,海南一份网传文件显示,一名老人因露天做饭被罚款600元,引起广泛热议。12日下午,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文件属实,但文件只是一份告知书,当事村民已经到镇政府申诉,不会再罚款。
据报道,网传文件是一份由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里面提到,5月10日,大安镇执法人员对西黎村委会三队田头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一名村民正在种植地地里露天烧火做饭,产生的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拟对该村民处以600元罚款。
图片来源:直播海南
在引发舆论关注后,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称,老人事后提起了申诉,他们讨论后决定不对其进行处罚,仅进行了口头教育,并承认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当地村支书称,镇里并不是真的要处罚老人,只是借此警示村民,减少秸秆焚烧。而且村委原本准备好了罚款,如果老人不提起申诉,村委工作人员会帮他缴纳罚款。
看起来镇政府和村委会真是用心良苦,他们折腾了这么一大圈,甚至连代缴罚款这一步都想好了,就是为了给烧饭的老人和村民一个善意的警示,提醒他们不要露天烧秸秆,制造不必要的大气污染。600元的罚款,对于当地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效果肯定比简单的口头劝说好得多。但如果当地一开始就不打算来真的,罚单只是作震慑用,其他村民知道后,想必也不会把它当回事,又哪来的警示之用呢?若仍有很多村民自顾自地露天烧饭,那到时镇政府是罚钱,还是不罚钱呢?
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这600元的罚款,是否真的付诸实践,老人是否真的交了这笔钱,而是这罚单从根本上成不成立。平心而论,一个老人露天烧个饭而已,能有多大的污染,至于这么大费周章、大张旗鼓地处理吗?告知书里说,“老人烧饭产生的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污染”,这一表述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莫非工作人员认为的“较大污染”,跟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有天壤之别,莫非老人烧的秸秆,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秸秆不一样?如果是这样,工作人员就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来,说明老人制造的污染,真的到了普通人认同的“较大”程度,到了必须要重金处罚的地步。
图片来源:直播海南
不可否认,大面积的、集中的农田秸秆焚烧,确实是一些地方季节性空气污染的来源,也是各地大气污染重点整治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也规定,公民焚烧个人或他人田间、路边、地边等农作物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但考虑到部分地区综合利用秸秆确实存在困难,法律没有完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而是规定由地方政府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划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区域。
立法的初衷是防治大气污染,是防止大面积焚烧秸秆造成浓烟和有害物质,不是要和农民的生活习惯过不去。露天烧饭,只不过是将家中的灶搬到田间,方便就地取材,所产生的烟气,跟在自家烧柴煮饭从烟囱排出的烟,跟城市居民厨房炒菜排出的油烟,差不了多少;跟整田整田地焚烧秸秆,有着极大的区别。对于后者,法律考虑到各地的秸秆利用情况,尚且留了一个缺口,何况对一个露天烧饭的老人?如果仅仅因为露天烧饭这个动作,就要处以罚款,那就是完全枉顾常识的机械性执法,不仅没有体现立法的目的,还让法律显得荒诞和不近人情。
但翻看过往新闻,各地因为露天焚烧少量秸秆而被罚款的村民真不少,甚至还有人因为在路边焚烧树枝取暖被行政拘留。执法人员都说自己是依法办事,当旁人看了后总觉得匪夷所思。谁都知道,一地严重的空气污染,并不是个别人烧几根秸秆和树枝造成的,也不能靠罚几个小老百姓就能让蓝天重现,汽车尾气、工厂偷排、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都比露天烧饭严重得多,要紧得多。明明有那么多难啃的骨头要去攻克,执法部门为什么却忙于田间这类小事,并乐此不疲呢?这到底是为了整治环境,还是有其他的考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