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同学都有我也要”,孩子的“趋同心理”,习惯性回答真的好么?

常驻编辑 育儿知识 2022-05-15 同学   趋同   手表   电梯   习惯性   小张   妈妈   孩子   行为   心理   知识科普   爸爸妈妈   电梯   小张   孩子   心理
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孩子而言,“趋同心理”也是“双刃剑”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1)“趋同心理”对孩子的积极作用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让孩子看到正确的事物,接受正确的行为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孩子们对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事物可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孩童时期也正是建立和塑造正确思维和三观的最佳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容易受到周围其他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从而养成同样正确的行为习惯。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让孩子养成团结的良好品质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孩子有时会看着别人的行为,随着效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加了解彼此,也会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和友谊。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2)“趋同心理”对孩子的消极作用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孩子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孩子没有树立正确三观之前,好的行为可能促使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但不好的行为也会影响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其他小朋友做什么,有什么,孩子就跟着做什么,要什么,这样下去,孩子不明是非却人云亦云,对他的性格塑造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趋同心理”让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淡漠,只会习惯性模仿他人,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活不出自己的样子,真的变成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的人。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同学都有我也要”,孩子的要求看似常见,怎么回答至关重要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美国密西根大学众多心理专家,在经过研究后得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下来可以归纳为:自我意识显现,感知与他人不同,自我认同,做到和外界融合一体。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在孩子开口提要求时,正是他不如第二个阶段“感知与他人不同”的标志,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走向下一个阶段:自我认同。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时,爸爸妈妈可以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你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只是因为其他孩子都有,所以你也想要吗?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你觉得这样东西哪里好?它有什么优点?或者说你自己喜欢它什么?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有了这样东西,你会用它来做什么?或者你会怎样使用它?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通过这样的问题,孩子不一定马上会了解到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不同”,可起码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对“自我意识”慢慢熟悉,从接触到产生概念,之后就是接受和实施。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久而久之,在提要求前,孩子会不自觉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只有先回答了自己才会向爸爸妈妈提出。其实,这就是孩子开始接受自我的开始。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何帮助孩子改变“趋同心理”?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1)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好是独立完成,当然,事后也要予以表扬。比如,孩子对天上的星星感兴趣,家长就可以给孩子买来相应的书籍,还可以借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主动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像是洗洗碗、扫扫地等等,在孩子独自做好这些事时,爸爸妈妈可以予以孩子奖励。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2)拓宽孩子的知识面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之所以有很多孩子都要模仿他人的做法,缺少眼界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爸爸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给孩子提供丰富的书籍,引导孩子拓宽知识面,放宽眼界。只有这样,孩子们遇事才才会更有主见,更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ada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长们,你们的孩子是否也常出现这样的“趋同心理”?面对孩子的“趋同心理”,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吗?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相关阅读:

  • 同学结婚要提前一天去吗
  • 丁程鑫北电表演班新生合影曝光,不算很出众,女同学漂亮
  • 如何关爱学生(小学生如何关爱同学)
  • 朋友结婚送什么(写一封同学结婚的贺信400字)
  • 孩子总被欺负,你会怎么做?国外教师:绕开霸凌者和他父母
  • 未成年人放学回家途中受伤,该由谁担责?
  • 五四青年节,最美青春诗词,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最适合今天诵
  • @中小学生 居家学习生活不妨这样做
  • 微视频丨小小同学摇身变成“小厨神”!
  • 陈浩民给保姆吃剩饭被骂,保姆回应:我很满足,大家别多管闲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