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各类儿童用品迎来了消费潮。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玩得开心、用得舒心、行得安全、学得充实快乐?家长如何理性、科学消费?即日起,人民网“人民投诉”围绕儿童吃、穿、住、用、游乐、出行、培训等多维度,结合消费热点和典型维权案例,集纳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等权威消费提示和指导建议,为孩子和家长们送上一份实用贴心的儿童用品消费指南。今天聚焦儿童化妆品、服装、培训三个领域。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近年来,儿童化妆品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无激素”“纯天然”“食品级”概念和标签充斥电商平台。随之而来的是药监部门频频曝光的非法添加违禁成分、重金属元素超标、激素含量过高等乱象,引发家长担忧。
典型案例
2021年4月,有媒体曝光“儿童化妆品多数无资质”,不少商家以“玩具”之名兜售儿童化妆品,以“玩具”名义躲过备案监督。这些儿童化妆品颜色艳丽,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包含口红、眼影、粉饼、指甲油,种类繁多,丝毫不亚于成人彩妆,但一些商品没有任何标签,就连原料成份都没有介绍。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医师江弘婧表示:”现在市面上的儿童化妆品,其实和商家询问,它们是否有任何资质,就会发现很多它并不是属于化妆品。有的就甚至是一些玩具,它们送检出去,但是送检了以后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消费提示
如何科学选择健康安全的儿童化妆品?对此,国家药监局和各地消保委给出了相关标准和建议:
1. 认准“小金盾”标志。《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2023年5月1日后生产或进口的儿童化妆品(包括儿童牙膏),必须全部标注“小金盾”标志。
2.“食品级”“可食用”勿买。产品标签标注中有“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有食品有关图案,或适用0—3岁婴幼儿化妆品宣称有美容修饰、卸妆等功效,标称这两种情况均是违规的,不要购买。
3. 儿童彩妆 儿童化妆品。规定指出,儿童化妆品是适用于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儿童,具有清洁、保湿、爽身、防晒等功效的化妆品。换言之,一切彩妆类化妆品的销售都不能再披上儿童化妆品的“虎皮”。这个认识误区家长要厘清。
4. 配方设计三个“不许”。规定中明确儿童化妆品配方不允许使用以祛斑美白、祛痘、脱毛、除臭、去屑、防脱发、染发、烫发等为目的的原料;不允许使用尚处于监测期的新原料;不允许使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制备的原料。
5. 科学选购4个原则。尽量购买专业、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尽量购买成熟产品、老牌产品。尽量购买配方组成比较简单,不含香料、酒精以及着色剂的产品。尽量选购保质期长且包装较小的产品。不宜选择泡沫过多的产品。
童装质量安全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不合格的童装会危害孩子健康,甚至变成夺命利器。
典型案例
2020年11月8日,云南景东县一小男孩到消防队求助。男孩当天穿着一件类似“蜘蛛侠”的上衣,想把拉链拉到头顶遮住面部,却不慎夹住了右眼皮。安全起见,消防员请医生共同配合,避开眼周将衣服一点点剪开,最终男孩成功脱困。生活中,“蜘蛛侠”“咸蛋超人”等卡通连帽外套深受小朋友喜欢,衣服拉链完全拉上后,会把整个头部包裹进去,可能造成孩子呼吸不畅甚至窒息;有的童装在拉链的顶端没有保护设置,拉链拉得过高会卡住脖子。
消费提示
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儿童服装时关注以下问题:
1. 选择品牌信誉度较好的商家。尽量选择在正规的经营场所购买有较好信誉的品牌,购买时要注意索要发票、留存购物凭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作为消费维权的重要凭证。
2. 看懂说明标签。童装使用说明标签主要包括制造商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纤维成分和含量、产品等级、安全技术类别、执行的产品标准、维护方法等。
3. 注重面料质量。要选择甲醛含量低、有阻燃性、颜色较浅的、舒适性较好的纯棉面料的衣服。另外,一般有害化学物质多隐藏在涂层、染料中,选购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时,宜选择淡色系和印花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