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关注安全性,有绳带的慎购。7岁以下童装头部和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其他类别带子、绳子不宜过长,避免造成勒伤、缠绊等事故。童装所用纽扣、拉链等附件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以免划伤孩子。童装上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婴幼儿服装上所用的附件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拉伸破坏力,避免被吞食造成噎塞。
5. 有刺鼻异味的勿买。如果有刺鼻性气味、霉味或较大香味,则要提高警惕,不宜购买。产品可能存在甲醛超标、可致癌芳香物质超标等质量问题。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潜能,美术、舞蹈、音乐、主持、演艺类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备受家长热捧。但一些乱象为公众诟病已久,如“免试”宣传虚假、贩卖焦虑,高价出售演出机会,人去楼空退费无门,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沉重负担。
典型案例
2019年,有媒体揭秘了童星培训套路深。家长把孩子送去童星培训机构,说好拍摄微电影,交了上万元赞助费,拍摄杀青后却迟迟不见影片播出。演艺公司表示,他们把片子承包给了第三方来制作,制作过程中由于大楼意外停电,他们拍摄的9部微电影,其中4部影片的母片已经全部丢失,而其他未丢失影片的播出结果,则是用一个视频网站的链接来打发了家长们。参与拍摄的6个孩子的家长把这家演艺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全额退款。而演艺公司则以第三方把母片丢失属“不可抗力”,而其他几部电影已经“播出”为由,拒不退款。
消费提示
消协机构提醒家长,要避免落入培训陷阱,家长要有理性判断:
1. 全面了解、多方对比。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对于培训机构的资质、教学体系、师资力量、办学环境等全方位了解,切勿盲信宣传广告,要理性分析、多方求证和判断。
2. 要仔细查看合同。正规的演艺合同会对表演形式、节目内容、播出平台、剧本、角色、台词有明确表述,这类信息越少,就代表表演、节目越不可靠,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合同外的口头承诺。一定要将重要的内容落实在合同上。
3. 不盲目相信机构的话术。有的公司号称是包装明星的大经纪公司的子公司,专门打造童星,实际上只是玩“套名”,二者之间无任何关系。还有的高价演艺协议完全就是骗局,看起来相关要素一应俱全,其实公司根本不存在、公章也是假的,拿钱跑路后家长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