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说谎,家长通常是心急如焚,既想要阻止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又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常常病急乱投医,不是批评,就是暴力处理,有的家长害怕揭露孩子说谎的真相,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采取假装不知道的处理方式,但这样真的能有效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吗?当然不能,其实面对说谎的孩子,父母不能着急,而是要冷静地分析,从心理层面上去找孩子说谎的原因。
通常4岁以前的孩子说谎是无意识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谎言,只是孩子学会说话后感觉它很奇妙,凭着直觉来运用它,6~12岁时,大部分孩子开始懂得了谎言的用途,比如通过说谎可以得到利益,逃避责任或者引起注意等等,因而孩子开始有意识的说谎,此时的说谎多是由于逃避或虚荣心等这些心理,归纳起来常见的谎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认知能力发展尚未成熟
在4岁前,由于孩子心理发育尚未健全,孩子常常会产生不符合实际的想法,而当他们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时常会被父母误解为谎言
二、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孩子通常都会有想通过引起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注意,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父母教育不当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通常会以父母作为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当然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也会被他们内化,这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在他们心里播下不诚实的种子
三、易受他人的暗示
家长不能用暗示的提问口气跟孩子说,比如说: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的提问会让孩子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的问孩子玻璃珠子去哪里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它滚到桌子底下去了,所以科学的亲子沟通方式很重要
四、为了达到某种期望
孩子有时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觉,而并非真的在说谎
五、逃避心理
有些父母每逢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非打即骂,孩子因为怕挨骂,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这种掩饰如果得到了父母或者得到了老师的宽恕,那么孩子在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的时候,就会再次通过说谎求得原谅,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是孩子很早就学会的技能,6~12岁的孩子已经在智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已经知道了说谎的多种用途,比如可以用来逃避惩罚,逃避责任,所以通常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在心理学上这种撒谎行为被称作防御性撒谎。
六、渴望自由和独立
当孩子进入到了青春期时期,一般都非常渴望自由和独立,有时候他们的言行往往会遭到父母强大的反对或阻止,时间长了,他们知道直接行动会引起父母的愤怒,所以就会通过托辞借口来达到按自己意愿行事的目的,有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孩子也会说谎,总之孩子说谎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两种,除了父母与社会的环境影响之外,说谎大多跟孩子心理发展有关,因此父母需要从根源上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用正确的应对方法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