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的格局不同,给孩子灌输的忠孝文化,本质就不同。
好友华龙的父亲,是一位传统意义的大家长,好的方面,勤奋,善良,聪明;不好的方面,就是固执,自我,有主见。
他还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习惯了在所有事情上,根据自己的认知,做出绝对的判断。
华龙是211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他父亲要求他回到老家工作,理由很简单:我养儿就是为了防老。你必须回来工作,你姐姐、妹妹,也不能远嫁。
华龙在一线城市生活惯了,不想回去,还想挣扎一下,就在研究生毕业前夕,考了某市的公务员,居然过了面试、笔试。
政审人员到华龙家调查的时候,华龙的父亲直接将那些人赶走,“你们别费心了,我儿子只能回到我身边工作。”
华龙劝父亲,“我在外面工作,等你老了,我可以申请调回来,或者接你过去养老啊!”
华龙父亲坚持自己的立场,“我生在这里,也要死在这里,我哪儿都不去。你也不用自欺欺人,你这次真出去了,也就不会再回来了。”
华龙只好放弃那个公务员岗位,回到老家,重新找工作——既然希望他回到老家工作,他的研究生文凭就够了,他父亲当然不会再支持他考博。
华龙回到老家,到一家央企的地方分支机构工作。
那个分支机构是个正处级单位,他努力了十五年,最后在正科级的岗位上,止步不前。
好友大鹏的父亲,是一位性格温和、比较开明的大家长。他清楚自己的认知局限,所以,他在大鹏读研究生之后,就不再干预大鹏的任何重大决定。
“老爸的见识有限,你以后的人生路,自己做选择吧。有事多问问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他们都比我有见识。不管你选择什么,老爸都尽力支持你。”大鹏的父亲,虽然也希望子女留在身边,也希望子女能够多照顾自己的感受,但他更加明白,家族中有一个人飞得高了,不管他身在何处,那对整个家族来说,都会有极大的榜样作用,激励出更多的人才。
大鹏读完研究生,又考了博士。
博士毕业之后,大鹏应聘到一家央企的总部,又出国锻炼几年——就在今年,他刚刚调了副厅级岗位。
两个同龄人,一样的勤奋,一样的聪明,曾经读过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同一学校的研究生,就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的选择上,因为父亲的格局和见识不同,十五年后,人生有了如此大的差距。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起点,很多人把这个起点,误会为物质条件了。
华龙的父亲是小学的校长,大鹏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后来也进城市经营点小生意。
如果从知识面上讲,大鹏的父亲,不如华龙的父亲。
如果从家庭条件上讲,大鹏的家庭条件,不如华龙的家庭条件。
如果我们把这些当作衡量孩子起点的重要参数的话,大鹏肯定是输给了华龙。
但大鹏的父亲,那个温和的叔叔,给了大鹏充分的选择自由:你放心飞吧,混不下去了,家里还有几亩地,饿不死你。能飞多高,全凭你自己的本事,老爸帮不了太多,但也不绝不会做你的累赘,更不会掣你之肘。
从这两个朋友身上,我得到的认知是,真正造就孩子起点不同的,是父母的认知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