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各方面都挺好的,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孩子性格不能太内向,长大以后要吃亏的!”
不知从何时起,【内向】被认为是性格的缺点与自卑的代名词。
它可能意味着孩子不合群,难以融入集体,得不到关注甚至是不受欢迎;它也可能意味着孩子的沉默寡言,怯懦不善表达,羞涩与拘束,在重要时刻错失表现自我的机会。
相比于活泼开朗、善于社交与自我展现的外向性格,内向性格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
也因此,很多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内向”的特点,更不希望孩子在未来受到这一性格特征的负面影响,容易胆怯退缩,陷入社交的烦恼。
但内向,真的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01内向与外向,都只是性格的一种
当我们去形容一个孩子的性格时,可能最先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外向”和“内向”,而这两个词也成为了描述性格的第一特质:
外向是活泼开朗的、善于社交的、受人喜欢的、能够抓住机会展现自我的、有出息的……
内向是羞涩拘谨的、不爱说话的、不合群的、交不到朋友的、容易被排斥的、没出息的……
但内向的孩子,就真的不好吗?
1921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心理类型》中提出了“内向”和“外向”的概念。
两种性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性格外向的孩子,善于从各种社交活动与和朋友的相处中获取能量。他们热爱社交,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活跃、开朗与自信。
性格内向的孩子,习惯于从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内心获取能量。他们更喜欢把关注点放在思考、感受与体验上,性情更内敛稳定。
行为上的差别,并不意味着内向与孤僻、自闭、不思进取是划等号的。
内向的孩子只是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善于思考的他们,内心世界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精彩。
当然,还有一种孩子的性格,处于二者之间,既可以享受安静的独处时光,也能融入集体的热闹当中,我们称之为“中向性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