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学校老师分享过这样一个产品。每天通过产品内置的奖励机制引诱孩子完成阅读,再将读书情况量化后填入app,比如读了多少字、读了多长时间等等,最终输出数据报表。这位老师说,一开始孩子们积极性还不错,但最终以不了了之结束。这就是典型的糖衣炮弹式阅读打卡软件。
说到糖衣炮弹,还记得《小事树原则,习惯助成长》一文提到的“亲子时间管理”app吗?该产品三大核心功能之一的“奖励系统”这样介绍——礼物激励机制,督促孩子养成内在自驱力。
就在昨天,我还接到一个号称“6天解决孩子阅读问题”的课程推销电话,有没有“糖果”我不知道,能肯定的是,自驱力的源头不在这里!
数据
一年前,我曾记录过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
- 中文阅读的页数、字数、效率等许多数据面
- 英文阅读的页数、单词数、词组量、句型组合等许多数据面
- 计算的题量、速度、正确率、题型等许多数据面
还有很多很多,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即使很庆幸自己始终没有设置“奖励机制”,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和后续的数据分析,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最终发现,应试压力非但没解决,反而将不知不觉中制造的“数据压力”一点一点渗透给了孩子。
很显然,自驱力的源头也不在这里,那么,该停就停!
督促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听到最多的仍旧不是引导孩子成长,而是督促孩子学习。
我记得三年级,错误地应用了成长模型(宇宙爸爸播种系统雏形),各种督促屡见不鲜。
- 快去写作业
- 怎么还不阅读
- 计算又错这么多,重做
- 不好好写,信不信我把你的本子给撕了
- 花那么多心思给你定目标定计划,你就这样对待我
好笑吧?哈哈(自嘲)!自驱力的源头当然也不会是这个。
自驱力
和糖衣炮弹肆意堆料、数据偏执论、短期刷题应对考试、疯狂报班寻求领先、凭一己之力或掌控或打压孩子来获得优越感等截然不同的是,宇宙爸爸所做的事情是一个细水长流关乎成长的工程,我更倾向长线思维看待成长。
昨天的文章相信你一定记忆犹新,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背后,既有宇宙爸爸播种系统的适度引导,也有数据分析作为灯塔提供方向,最重要的,还是背后的核心理念推动着我们一家人持续成长。
感谢近些年重新建立的阅读习惯,持续阅读不断扩宽我的认知边界,宇宙爸爸才有幸天然具备科学改善家庭关系的基因,并以此为重中之重推动整个家庭的成长。播种系统的设计也都基于此,没有任何关于学习细分项的功能,却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孩子甚至整个家庭的成长状态。
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