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这段时间通过跟一些朋友的沟通,我发现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原生家庭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原生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及相处方式,会决定孩子童年时期的内心模式,直到成年后呈现出来。
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都在家里听过这么一段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听话!父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真的好吗?今天就通过《幸福到万家》这部热播剧,大家聊一聊原生家庭话题,分析当下大环境产生畸形的根本原因。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幸福到万家》,其实里面刻画的是现实版原生家庭,并且从“不怕事的何幸福”、“低眉顺眼的王庆来”和“混世魔王万传家”三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把原生家庭比较清晰明了的讲明白了,下面就聊一聊这部剧的三个家庭。
《幸福到万家》中,庆来母亲的一句台词:“儿子被打我也心疼,但谁生来不受委屈,这么多年都凑合过来了,不是挺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它向我们真实的展示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含义。剧中三个家庭,三对父母,折射出了万千家庭的教育影子。想知道孩子未来什么样,其实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早已有了预告。
首先来看看“不怕事的何幸福”。
一句“咱不惹事,也不怕事”这么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让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活出了多数人只能羡慕的“不好惹”。
剧中的一个场景也为我们展示了她不好惹的一面:村里征地建污水厂,何幸福家刚盖好的大棚被拆,补偿款不到位,丈夫又被书记踢伤,婆家上下都是只敢怒不敢言。只有何幸福据理力争,坚持报警、打官司,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很多人眼里,何幸福不识抬举,和权势做对,一定没有好下场。但在生活中,也许正是因为“不好惹”,想要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不好惹的性格背后,其实是离不开原生家庭的磨砺。
何幸福妹妹曾说:“小时候家里再难,母亲都没借过钱。”母亲的要强给了何幸福“不好惹”的底气,而她能在十几岁就外出赚钱,供妹妹读书,底气则是这不好惹的性格。
平时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何幸福家的教育模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生态学角度论, 不好惹是一种攻击性,也是所有物种活下去的必备技能。心理咨询师黄玉玲就曾赞美攻击力:人只有合理地表达攻击性,生命才不会枯萎。总是忍气吞声,不敢捍卫自己,到头来也只是一个滥好人。
而攻击性也好,不好惹也罢,本质上都是在“我想要”的渴望中,让自己的欲望得以满足,让自己的命运不被左右。
现实世界的生存法则是什么,是古人的那一套“人之初,性本善”吗?其实不然,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毫无底线的保持自己善良本性,那么结果只会是纵容了坏人,伤害了自己,最终变成人人口中的“烂好人”。因为人的劣根性,就是对轻易能够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不会重视。有底线、有原则的善良,才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