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外的行为举止都是一副“不好惹”的形象,那么教育出来的子女也一定不会是“软柿子”。当然,培养孩子不好惹的性格,绝不是万事皆霸道。而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也能拥有说不的勇气。
我母亲家教育子女的方式也是如此。在70后的那个年代,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供不起孩子读书上学的人家不在少数。学习不好的家里会选择直接让他回家种地或去给人打工,再穷一点的,学习好的也得放弃读书这条路,转而为了生计奔波。然而我母亲家勇于对现实说“不”,砸锅卖铁都不允许自己的子女辍学打工。
在我母亲家的教育理念中,信奉这么一句话: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得让孩子们有学上。就是一直坚持这么个理儿,这个理儿也成为了姥姥的底气,不管是谁来说什么“让家里的女孩早点结婚嫁人给家里减轻负担”、“女孩子上学没出息没有用”、“让女孩打工供家里的男孩读书”,我姥姥听见一次就回怼一次,渐渐地乡里都知道我姥姥“不好惹”,慢慢地也就没有人再说三道四了。
原生家庭的这种氛围,把家里的两个女孩都培养得相当要强,我的母亲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情时,身边的朋友和亲戚都赞不绝口。我的姨姨更是要强,在学术上深有一番作为,带出来的学生,成绩几乎都称得上优秀二字。他们走到今天,已然都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再来看看“低眉顺眼的王庆来”。
剧中的王庆来与何幸福是夫妻,两人却是天壤之别,因为王庆来,简直是懦弱的代言人,骨子里的“讨好型人格”,让他注定无法像何幸福那样遇事不怕事。
结婚当天,小姨子被书记儿子闹婚猥亵,何幸福要讨个公道,而王庆来却担心得罪书记,选择沉默不语。村书记被查,不明真相的村民去王家闹事,他拉着何幸福躲到城里,因开黑车被抓。几千块的摩托车被没收的时候,王庆来选择责备何幸福:要不是你惹事,我至于跑到城里看人脸色。
自己软弱无能,一味迎合讨好,还指责别人破坏了他老实人形象。王庆来若不是遇到了不怕事的何幸福,他的人生注定活在别人的高抬贵手之下。
而王庆来性格的形成,剧中王家母亲也做了“坦白”。原来王庆来的父辈都属于本分老实的人,小时候王庆来被小伙伴欺负,母亲反而带他去道歉。孩子没有依仗,成天被父母“小门小户”的消极言语洗脑, 他学会的生存之道,就是忍让,只有忍让才能更好地保护家人。
不仅仅王庆来是这样,当今社会我们身边很多人皆是如此。遇到不公正的对待,不敢据理力争,捍卫自己应有的权益,总是一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才导致社会出现了畸形的现象,这些都是源于原生家庭造成的阴影。
我们经常能够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校园霸凌”事件,有时这样孩子被欺负的事情甚至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而且,孩子被欺负这件事也出现不断低龄化的趋势,甚至已经出现在了幼儿园之中。
我们来看看被“校园霸凌”孩子的一些共同特征:性格内向孤僻、身体柔弱、缺乏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