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该狠心时别心软。
昨天晚上,7岁的儿子第101次赖在电视机前,死活不肯进房间练书法。
我哄了又哄,这小子依然不肯“乖乖就范”。
看着死乞白赖的儿子,孩子他爸一时心软,试探着问:“要不,今晚咱先不练了?”
“不行!”耐心耗尽的我,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一下子把爷儿俩怔住了。
“去!”我左手叉腰,右手指着儿子房间。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儿子终于从沙发上溜了下来,回到房间练字。
“何必这样逼儿子呢?还小嘛。”孩子他爸小心翼翼地说。
我回头白了他一眼。
这样逼孩子,难道我不心疼?
可是,相比于心疼,孩子的未来更重要。
因为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在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果我因为一时心软,而放纵儿子,那么他未来将失去的,可不止一手好字。

01
- “被逼”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前段时间,那个射落奥运首金的00后“清华学霸”杨倩频上热搜。
“清华学霸”、“奥运冠军”,随便一个头衔都足以让无数人景仰。
如今杨倩集二者于一身,简直可以原地封神。
可观众只看到了她成功后的万丈光芒,却看不到她背后无数次的咬牙坚持。
12岁那年,杨倩在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后,被送进了高手如云的青奥队。
曾经拿下无数奖项的杨倩在这里,沦为一个实力平平的小选手。
面对一次一次的被击败,杨倩无数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每次听着女儿在电话里委屈的哭诉,杨爸爸总是态度坚定地说:
“不行,你不能放弃。你想想你当初有多热爱射击。再坚持一下吧!”
在爸爸的“逼迫”下,她只好咬着牙坚持下来,时常一个人在训练场练到肩膀都抬不起。
后来她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既要训练,又要上课,忙得没法休息的她想到了放弃学业。

可这次杨倩又被爸爸逼着坚持下去:“读书,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就这样,杨倩也同样咬着牙把学习一点一点完成了,从来没有挂过科。
这才有了如今的清华大学奥运冠军——杨倩。
想必,杨爸爸“逼着”女儿坚持下去时,内心也一定无比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