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当孩子“不主动”的时候,如果父母一时心软,同意孩子就此放弃,那这样换来的不一定是孩子的感恩,反而有可能是埋怨。
因为从小“没被逼”的孩子,虽然得到了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余生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碌碌无为的人生,和午夜梦回时的悔不当初。
他们会无数次责备自己当初为何轻易放弃,如果被逼着坚持下去,如今的人生是否会有所不同?

03
- 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该狠心时别心软。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深以为然。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 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就看 12 岁前各个阶段有没有‘管教’到位。”
而所谓的“管教”,一定包含了“逼迫”的成分。
孩子还小时,价值观未形成,自控力也未稳定。
如果父母秉持“快乐教育”的理念,放养孩子,顺从孩子的意愿,那这样的孩子的未来,注定会是平庸。
唯有适当的“逼迫”,让孩子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情,在该坚持下去的时候不轻易放弃,这样的孩子成年后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过上理想的生活。
那么,在“逼”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既有效又不伤害孩子呢?
以下这3点,一定会帮到您:
1. 与孩子畅想坚持后的美好未来
邻居家的女儿从4岁开始学舞蹈,到如今已经坚持了10年。
学习舞蹈是那么苦的事,一个小姑娘是怎么样坚持下来的呢?
原来每次小姑娘哭着喊着不想练功时,她妈妈都会给她看偶像易烊千玺在舞台上表演的视频,然后在一旁耐心地说:“你看,你的偶像那么厉害,可是他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的哦!”
接着她把易烊千玺在成名前如何每天坐公交车去不同的地方上课、如何一天不休息地练唱歌跳舞的故事讲给了女儿听。
只见小姑娘的眼里满是崇拜,她表示:
“我也要坚持,成为易烊千玺一样耀眼的人。”
之后她继续到一旁练功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都会经历厌倦期。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停下来,并与他们一起勾勒未来的美好画面,也许是在璀璨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也许是与自己的偶像同台演出,也许是站在心仪的大学校门口……
很多时候,孩子不想坚持,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的苦,而遗忘了未来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