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父母与孩子一起畅想未来,则会帮助孩子找到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

2. 询问孩子放弃的真正缘由
李嫣在钢琴考级时失败了好几次,她便提出了想放弃,不考了。
父亲李亚鹏并未责备女儿,反而是温柔地抱住了她,轻声询问女儿为何不想继续考,是觉得考试太难,还是其他原因?
面对父亲如此的耐心和理解,李嫣终于敞开心扉告诉李亚鹏真实原因:
“妈妈是那么厉害的歌手,我考级却考不过,我怕别人会笑话我。”
最后李亚鹏不断开导女儿:
“你是你,妈妈是妈妈,你们是不同的。你尽力而为就好,但不要在没有尽力之前就选择放弃。”
心结被解开,李嫣终于选择坚持下去,考过了钢琴等级。
有句话这样说:父母的理解,是治愈孩子的良药。
当孩子想放弃时,父母不该用强硬手段去逼孩子,而该关切询问原因,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
当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继续听从父母的建议,把该做的事坚持下去。

3. 父母的用心陪伴,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果问“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陪伴”。
尤其在“逼迫”孩子读书或练习技艺时,父母的用心陪伴,会成为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但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3点:
- 放下手机,全身心陪伴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习惯时不时看手机,有的甚至是全程都在看手机。
这样的陪伴,不仅会干扰到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你不重视他的感受。
在陪伴孩子时,要尽可能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认真观看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张画、弹的每一首曲,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在意,他才能更愿意坚持下去。
- 做好情绪管理,不斥责
学习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
可如果这时,父母因孩子的犯错而情绪失控地大声斥责孩子,那么孩子在受到惊吓的同时,还可能会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父母都应该做好情绪管理,换种温柔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而非粗暴斥责。
- 给予孩子及时反馈
父母的陪伴,可不仅是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孤单,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练习过程中给予他们反馈。
《刻意练习》中就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