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种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了自己的“危机处理”:担心孩子吃亏,替孩子强出头;不管对错,上来就批评孩子;怕孩子受欺负,教孩子“以暴制暴”;息事宁人,火速带孩子离开现场;看到孩子受欺负,回家骂孩子没出息;将孩子间的冲突转化到大人身上……显然,以上这些方式并不是理智的应对。
案例阅读
某天周末,程程妈妈帮女儿约了幼儿园的同学浩浩一起去公园玩沙。看着程程的小辫子特别可爱,浩浩就去揪她的小辫子,可能揪的力气有点大,把程程弄疼了,程程“哇”的一声哭了。看到程程哭了,在一旁的浩浩妈妈大声责怪起了浩浩。程程妈妈先陪女儿处理情绪,倾听她的哭诉,再陪她找浩浩解决问题。
程程妈妈拉着他们的手问浩浩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浩浩刚被妈妈批评完正在大哭,哭得开不了口,程程生气地说出事情经过。
程程妈妈问浩浩:“你拉程程的辫子是因为喜欢她的辫子吗?”他说:“是的”。程程妈妈继续问浩浩:“那你有没有问程程是否愿意你拉她的辫子呢?”浩浩说:“没有。”程程妈妈告诉浩浩:“程程是她自己身体的主人,如果你想拉她的辫子,你需要经她同意才可以。下次你如果想摸程程的辫子,你可以怎么说呢?”浩浩说:“我能摸一下你的辫子吗?”程程妈妈说:“是的,可以这么说。”
程程妈妈转而问女儿:“刚才浩浩拉你的辫子,你是什么感觉?”程程说:“很疼,我不喜欢被别人拉头发。”程程妈妈对浩浩说:“你拉程程的辫子时,她会感觉到疼的。”程程妈妈再对程程说:“下次如果觉得疼,可以告诉浩浩你的感觉,你可以对他说:‘请不要拉我的辫子,我觉得疼。’”
问题分析
孩子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像成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即使是欺负人,可能也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孩子在性格上有所差异,所以总会有冲突。很多家长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声责怪孩子,或是冲上去介入孩子的纠纷,这些做法不甚妥当。作为家长,如果能理解幼儿起冲突的内涵,在处理幼儿冲突时,必然会有更适合的调停与辅导方式。其实,幼儿冲突只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以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幼儿冲突的分类和真正内涵。
父母锦囊
成长原理
如果大人能理解幼儿冲突背后的意义,并能随时注意引导幼儿成长的方向,幼儿就有机会活泼且平衡地发展;否则,压抑幼儿冲突有可能错失、阻断或扭曲幼儿在“自我”及“人际关系”上的发展。幼儿冲突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一、因“自我中心”而引起的冲突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幼儿极力“自我主张”,但别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张”。小班集体分享时间,全体小朋友围坐。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分享作业单,有个别小朋友吵闹,球球突然捂着耳朵说:“你们声音太大了,我受不了了,不要说了,不要说了!”在这个案例中,球球的行为凸显了一个思维特点,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私自利”,而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即幼儿常常依赖于自己的想法而非事物的客观特点,仅从自我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
二、因“物权概念不清”引起的冲突
三岁半的壮壮是出了名的“小气鬼”,只要有小朋友去他家,他就会拿出很多玩具玩,但是只是自己玩。如果别的小朋友伸手去碰他的玩具,壮壮会马上把地上的玩具全部收起来抱在怀里,飞快地把玩具一股脑地藏在自己的房间里,并且还不忘锁好门。准备玩玩具的小朋友看着玩具被抱走了,哭着、闹着,扯着妈妈的衣角希望妈妈能把玩具“抢”回来。可小朋友越是表现得想要玩玩具,壮壮就越是把门关紧。小朋友看玩玩具的愿望破灭了,哭得更厉害了,而那一边壮壮无论如何都不肯开门,弄得双方家长尴尬极了。案例中壮壮与同伴的冲突就是因为“物权概念不清”引起的。
三、因“人权概念不清”引起的冲突
在妈妈同事的眼里,小文是个“小人精”,但妈妈却心存忧虑。因为4岁的小文在幼儿园里特喜欢管闲事,无论什么事,她都抢着帮别人做:“我帮你搬椅子!”“我帮你收玩具”……前几天她还模仿老师的口气训了小朋友,把小朋友训哭了,小朋友回家告了状。这种过于积极的个性,让妈妈很担心小文的人缘会不好,甚至担心他会被同学排挤……其实这就是幼儿的“人权概念不清”,常易侵犯别人、管教别人,但别人不愿被管教,从而引起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