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意志力主导”引起的冲突
小朋友排队,涵涵排在后面时总喜欢推倒前面的小朋友,或是排在前面时突然间停住脚步,因而小朋友都不喜欢和涵涵一起排队。这个案例说明,幼儿正处于意志力发展阶段,有行动的冲动。这个阶段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控能力正逐步形成,容易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
五、因“处理人际关系技巧不成熟”引起的冲突
某一天午餐后,小朋友都三三两两地结伴做游戏,唯有悠悠还在左顾右盼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她拿起一本书,向玩跳棋的小朋友走去。她扬起手里的书,大声说:“谁让我玩跳棋,我就把书给他看。”大家玩得正开心,没人理会她。她失望地走开了,又转到娃娃家,面带笑容地说:“如果你们让我也玩,我就把书送给你们!”“我们不信,这书是老师的,不是你的!”“你骗人!”悠悠只好闷闷不乐地走了。从案例悠悠和小朋友单一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的交往能力有限,不会利用多种技巧与同伴相处,所以吃了几回“闭门羹”。这类型的冲突是幼儿很想向同伴示好,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术尚未成熟而引起的。
六、因“情绪干扰”引起的冲突
有些幼儿因为父母的高压管教方式,性格比较叛逆,常做出一些捣蛋和不讨喜的行为,如无缘无故把同伴搭的积木踢翻、无缘无故破坏同伴的游戏等。这类型的冲突是由于幼儿情绪长期受干扰而引起的。
方法指导
综上原因,我们发现:幼儿与人争吵,常是幼儿大声地对外界说“不”,常是幼儿“自我主张”的开始;幼儿与人争抢玩具,或打人或被打,都是为了“自我主张”,也是为了“自我保护”;幼儿从一次次冲突中,一次次地练习“人际关系”的规则与技巧。大人应该为幼儿发展自我主张与自我保护的能力而高兴。那么,当幼儿发生冲突时,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幼儿解决同伴间的冲突呢?
一、收集信息,了解冲突原因
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难过?”“我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当你在询问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延续这种平等的、支持性的情感,这样孩子才愿意向你倾诉。这时候,孩子会向你陈述信息,当然这种信息会带有一丝主观色彩,会是“利己”的。但是,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孩子天生是喜欢热闹的,而且很擅长“凑热闹”,当一群孩子围过来时,成人会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将会帮助成人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生成对事件的态度和策略。
二、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被打了,他是被伤害的一方,身体上的伤害及精神上的恐惧,会让他来到父母身边寻求慰藉和帮助,而这时父母的一顿斥责则会让孩子不安的情绪雪上加霜。所以,此时家长要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三、巧用“角色游戏和移情训练”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
好玩的角色游戏可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扮演多种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而移情训练可以让幼儿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以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和活动。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比喻等手段引导孩子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别人。例如讲故事:小熊和小兔子在玩搭积木游戏,小兔子搭了一个圆圆的房子,小熊走过去说,“我的力气很大,能把楼房推倒。”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搭的房子被推倒了,你的感受是什么?当幼儿与同伴在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家长应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向同伴表达自我意愿,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多理解同伴。
四、引导孩子摸索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孩子在发生打架冲突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引导的,家长在场的话尚可管一下,家长不在场的话,孩子难道就等着被欺负吗?当然,家长在这种时候不要指导孩子怎么样去做。孩子之间早晨打架,晚上就和好。这也是他们人际交流的一种方式,家长还是不要太过干涉为好。但是也不要过多地对孩子进行说理,应重视教导与执行;不说教、不说道理,但要“迈向”真理,真理不是“雄辩”,是“执行”!教导孩子承认错误,安慰对方,尽快和好,和好才是真理。
德庆县妇联编辑发布
来源:南方传媒、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省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