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目前为止治疗精神分裂症还是采用第一代、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效果较好,尤其是第二代药物,既能缓解精神病性症状,又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为了使病人家属便于观察,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副反应,可供参考。
过度镇静:与药物阻断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多见于氯丙嗪、硫利达嗪、氯氮平;处理:①睡前服用, ②严重者减药或换药,③告诫勿开车、操纵机器、高空作业。
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见于起始药量大、加量过快。多见于氯丙嗪、硫利达嗪、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处理:告诫患者、起始量小、缓慢加量。发生时须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必要时静脉滴注葡萄糖,减量或换药。
流涎:药物激动毒蕈碱能m4受体有关,氯氮平最多见,以64.3%患者出现,其原因是氯氮平不增加唾液量而是减少了吞咽所致。处理:侧卧位,利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或者加用抗胆碱药物如(苯海索片)。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所致,氟哌啶醇(发生率80%)、氟奋乃静、奋乃静等第一代药物较明显,第二代药物利培酮与其剂量相关,余二代药风险较低。处理: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减量,换服氯氮平、奎硫平等。
催乳素水平升高:药物拮抗下丘脑——垂体结节漏斗区DA(多巴胺)受体有关,可能影响月经、性功能、骨质疏松。第一代药物、第二代药物的利培酮、奥氮平都有升高催乳素表现。处理:减药、停药、DA(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激素处理。
通过介绍,相信大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家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尽早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即使调整治疗方案,增加患者服药的舒适度,也降低了病人因躯体不能耐受而出现停药的风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帮助,感谢关注。
从来不愿意提起,永远也不会忘记,51年前,1968年,我下乡45天,就得了精神分裂症,那时,我16岁。
而今,67岁的我,以然成为人生贏家,自我实现,返蹼归真。一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女优秀,身体健康,完全赢得了正常人应该有的一切,,前半生是老师,后半生是老板,退休有铺夕阳路上精神抖擞刷存在,有网友说我是一个没有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其实我被上帝咬过两口。有很多事情是一言难尽的。
我第一次在鞍山精神病院,兩次电休克,住了一个多月,就写信给父亲必须把我接出院,假出院后就死活也不回去了,1969年就又回青年点劳动去了,入冬以后又犯病了,又在开原精神病院住了四个半月,1970年5月出院,出院证上写着‘未愈’……
在家吃了一年氯丙嗪,之后完全纳入人生正常轨道,1971年在街道干了一年装卸工,1972年在街道抗大小学当老师,1974年在矿校当代课老师,1975年转正,1988年下海创业至今三十一年。
有网友说过,精神病学在所有医学领域里是最混乱不堪的东西,我在青年时代的精神病历和人生经历真是神一样的存在。
至于上帝第二次咬我一口,有时间我要在另一个平台讲述,反正在人类没有攻克精神病和癌症之前,我赢了。
发几张和老半登山晨练时用手机拍的照片,和网友分享。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题主如何定义“治愈”:是精神病性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学习或工作就可以?还是需要确保能够停药且终生不再发病才算治愈?如果是前者,大多数患者在系统抗精神病治疗数月后就可以达到要求;如果是后者,那就得反问题主“就你所知,有哪种病能做到治愈后终生不再发病?感冒可以吗?胃炎可以吗?骨折可以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障碍,一般主张长期服药治疗(服药时间至少是按年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①急性期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比较明显的时期,此期主要目标控制精神病性症状,一般费时4-12周;②在精神病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进入巩固期,此期一般3-6个月,目的是巩固疗效、防止症状复燃;③巩固期过后进入维持期,目的是预防复发,改善社会功能。就维持治疗时间来说,目前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指南建议如下:首次发作维持治疗2-3年;二次发作维持治疗3-5年;三次以上发作长期维持治疗。(基于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且发作次数越多预后越差的特点,且坚持服药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复发,有部分医生主张首次发作后长期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