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知识?有两种经典理论:理性论和经验论。理性论者只是相信理性对于发现真理是充分的,而经验论者则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起源。柏拉图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先天的知识。经验论者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认为,在我们诞生时,我们的心灵是空白的,世界通过我们的感觉而产生观念。康德提出先天综合知识,即可以从经验开始但不从经验而产生的直接可知的知识。美国哲学家诺曼∙马尔科姆提出知识区分为弱的知识和强的知识。有一些知识主张,关于这些知识如果被挑战,承认我可能是错误的将是明智的,这些就是弱的知识。但也有一类知识主张,它们是如此确切,以至于没有任何可设想的挑战会使我抛弃它们,这就是强的知识。
如何获取信仰?更多靠自由意志的主观选择。如果说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必然的成分,则信仰的形成更多具有偶然性。克尔恺郭尔主张说:“信念与其说是一个结论,不如说是一个解决办法------信念不是一种知识形式,而是一个自由行动,是意志的表现。”
人类发展,既需要知识,也需要信仰。没有信仰,人类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支撑;没有知识,人类面对自然界,就只有愚昧和软弱以及手足无措。信仰论者说:“信仰者与非信仰者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著,涂又光、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出版。
[3]张志伟.从“中外古今”之争看中国哲学的危机与出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4]廖晓炜.“近3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 2010(09)
[5]杨国荣.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J].文史哲.2009(01)
[6]周启杰,王春林.雅斯贝尔斯生存观的人类学诠释[J].学术交流.2006(01)
[7]宋志明.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哲学史.2005(04)
[8]任继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J].中国哲学史.2001(01)
[9]向世陵.“博爱”的哲学[J].中国德育.20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