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在于,美的一方面有更完善的产品布局,有更强的溢价能力;更重要的是,市场对其估值已经早已脱离家电企业的框架,转而以科技企业评估。
第二个维度则是破圈的明星产品,它决定了企业是否掌握打造在接棒成为社会消费主力的年轻人们喜爱的产品的方法论。
一方面,美的先后发布了“捣蛋鬼系列”、“西游电饭煲系列”等联名IP套系产品,击中了对于颜值、认同感的追求;另一方面,瞄准痛点推出首款多功能可拆泡可水洗破壁机;切中由于疫情而备受关注的饮食卫生安全,推出刀筷砧板除菌机,重塑着中国人的厨房空间。

如今的美的,已经早已具备了“左手研发,右手市场”的科技企业的身段。
低调务实却又频频破圈,美的是如何做到的?
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上游,需要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以应对创新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横向,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生态朋友圈”,为用户体验打牢地基;下游,则必须在市场拥有足够强大的基本盘不断反哺技术创新。
而美的早已已经在每一个环节有了扎实的布局。
其一,成功智能化转型,美的筑牢 M.IoT生态地基:
切入智能家居至少有三道坎:一是,芯片等底层技术,IoT 的自然语言识别、语音唤醒、高效组网都有赖于此。二是统一解决方案,标准无法统一,便会“重复发明轮子”。其三,则是友好的交互与应用生态;
早在 2019 年中,美的就发布了专为智能家电量身定制的 HolaCon 芯片——其不仅能适用于多个品类,还把整个模组成本降到了不足 9 元,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30%,智能从此不再意味着溢价。
不只底层芯片层面,美的还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家居的体验升级与生态开放。
比如,行业首创的“一碰连接”——最快 4.62 秒便能配网。甚至在音箱之外,美的还为空调、冰箱、热水器都植入了智能语音能力。这一切,都基于美的 2014 年便开始建设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生态策略,推动了其能顺畅地BAT、谷歌、亚马逊、苹果,以及 AI 企业、做生活服务的企业展开全面合作。
软硬结合的打法,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美的多个品类的矩阵优势,更使其智能家居场景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其二,“数智美的”的核心定位,最大程度上放大了用户思维:
在2011年第一轮转型后,美的今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化”的第二轮战略核心转型,